国产3D打印(增材制造)设备公司正在加速走进资本市场。
6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杭州易加三维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易加增材”)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易加增材拟通过IPO募集资金约12.05亿元,投入于北京易加三维金属3D打印扩产项目、杭州3D打印设备产业化项目、杭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增加,3D打印设备的市场需求显著增长。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李方正此前表示,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作为第一梯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医疗领域作为第二梯队需求稳步增长;汽车热管理和消费电子作为第三梯队正在崛起,散热器、手机组件等精密结构件开始批量应用。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易加增材有关产品及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科研教育、消费电子等领域加快应用与推广。
产品加速落地多个应用场景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易加增材聚焦工业级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在金属3D打印设备(SLM技术)和高分子3D打印设备(SLS技术)领域已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目前,易加增材围绕光学系统、风场系统等3D打印设备核心模块,构建了多激光控制技术、风场与打印气氛控制技术、机械结构与精度控制保持技术等多项3D打印核心技术体系,突破了大尺寸、大层厚、多激光拼接等行业技术难题。
据介绍,易加增材已推出20余款金属3D打印设备并实现量产,多款产品获得“国内首台”“国内首创”认定。
其中,公司产品EP-M2050在三轴打印尺寸上突破2米限制,满足了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等领域对于大尺寸、高精度、高性能、具有复杂结构的零部件一体化设计与直接成型需求。
在航空航天领域,易加增材的产品服务了中国航发集团、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等单位,用于航空航天产品及系统设计、高精度零部件生产等主要生产环节。与航空航天重要单位合作,公司支持的4个相关案例入选工信部2023年增材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名单,行业应用程度不断加深。
同时,公司把市场拓展至消费电子、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设备出口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市场。
千亿元市场雏形已现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预测,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到2027年有望达千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广阔。
业内人士表示,3D打印设备作为产业的技术“底座”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产业链中最大的一块“蛋糕”。Wohlers Report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占3D打印总市场的一半以上。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2022年至2024年,易加增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47亿元、4.09亿元和4.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92.6万元、6858.15万元和9881.34万元。

易加增材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工业级3D打印设备的研发与制造,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与国内外市场拓展,以成为3D打印行业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