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1 02:16:40 股吧网页版
治理问题充电宝 不该让消费者买单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韩忠楠

  当旅客在机场安检口翻遍背包,只为确认充电宝外壳是否印有小小的“3C”标识时,一场由200万台问题充电宝掀起的行业治理风暴正席卷全国。

  今年以来,围绕问题充电宝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强,从高校禁用某头部品牌充电宝,到民航局紧急通知,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一夕之间,大众日常出行必备的充电宝,似乎被贴上了“危险品”标签。

  民航局新规实施后,机场拦截的不合格充电宝越来越多。这边机场忙着整治违规产品,另一边二手交易平台上,打着“机场拦截品”旗号的充电宝却卖得火热。知情人爆料,这些所谓的“拦截品”其实是部分商家积压的存货,故意蹭热度清库存。

  更为荒诞的剧情,则在电商平台的隐秘角落上演:近期,一批提供3C认证刻字服务的商家纷纷涌现,尽管多个电商平台已屏蔽了“3C贴纸”关键词,但仍有商家通过暗语兜售仿制标签,让问题充电宝的治理难度升级。

  不知不觉中,这场雷厉风行的治理行动,正悄然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旅客因疏忽携带非3C认证充电宝,面临的是无法随身携带的损失;普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问题充电宝,不仅要承担使用风险,还要在政策收紧时面临“不能用”的尴尬。他们既无法辨别产品真伪,也难以追溯源头责任,最终只能为行业乱象买单。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就是生产、销售等环节掉了链子。生产厂家为了多赚钱,用劣质材料、违规工艺生产;电商平台审核不严,让不合格产品畅通无阻;认证环节更是乱象丛生,花钱买证、贴牌认证的情况屡禁不止。本该由这些环节守住的质量关,最后全压到了消费者身上。

  这场治理风暴的最终落脚点,应当是让每个消费者都能安心选购、放心使用,而不是在担惊受怕中为他人的过错买单。说到底,治理问题充电宝,得让该负责的人承担责任。生产厂家、销售平台、认证机构都应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则应严格执法,该罚就罚,该整改就整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