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6-30 23:31:00 股吧网页版
半年末拉存款年化报价已直冲40%?银行员工:今年揽储压力更胜往年
来源:财联社

  银行季末存款冲量压力大,揽储贴息报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日(6月30日)有不少自称银行员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为完成存款考核任务可以给到单日“万12”甚至“万17”的贴息或返现。这一报价比行业惯常水平已经翻倍,此前行业价格水平多在“万5”到“万8”左右,部分可以达到“万10”。

  所谓“万X”指的是一万元给X元贴息或返现。例如“万12”,即1万元可以给12元的贴息或返现,折算成年化利率(12/10000×360)可以达到40%以上。

  据了解,为应对存款考核任务,员工自掏腰包贴息或返现揽储在行业已不属于新鲜事。财联社记者从多家银行员工了解到,受存款降息、营销方式限制等因素,今年揽储压力可能更胜以往。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今日告诉财联社记者,上述不排除为中介行为。对方透露,每到月末、季末往往都会有中介活跃在社交平台充当“掮客”,以规避监管对于银行本身不得高息揽储等合规性要求。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员工为完成任务个人自掏腰包。

  除了员工自掏腰包贴息或返现,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日在社交媒体上有自称某民营银行员工表示,该行近期推出一年期定期存款,私下补贴后年化利率达2.5%,比官网公布挂牌利率高出100多个基点。

  银行季末存款冲量,贴息报价进一步上涨

  随着年中时点到来,银行员工再次面临存款任务压力。近日,不少自称银行员工持续发帖称“6.30月末存款任务需要帮忙”,并且给出的贴息价格也逐渐“水涨船高”。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当前不少发帖给出的贴息价格已超过了“万10”,较以往贴息价格进一步上涨。今日上午,有自称为某国有大行员工的社交账号在发帖评论区称,目前给到的贴息价格可以到“万12”,只需存一天(6月30日到7月1日)。

  “越是临近考核截止时点,贴息的价格就会越贵”,IP显示为安徽的某银行员工告诉财联社记者,要是早半个月、早一周,价格都会不一样。对方表示,目前见过有贴息价格最高可达到“万17”。

  此外,也有考核新户、有效户等其他任务。IP显示为福建的某银行员工今日发帖称,“新客存1万元,放到下个月底,个人倒贴70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目前多数银行对员工仍有存款考核任务,不仅季末这种重要时点有考核,甚至月末都有存款要求。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家银行员工感叹“月月有考核”。

  “完不成揽储任务不仅可能会挨骂,还会扣罚绩效”。某地城商行员工向记者透露,该行会按“万0.5”扣罚绩效,即存款任务每缺口100万元会扣罚50元。

  存款降息后吸引力下降,揽储压力有所增加

  在财联社记者采访过程中,有不少银行员工表示,今年的揽储压力较往年有所增加。

  江苏某城商行员工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导致存款的吸引力较往年进一步减弱,很多人宁愿去买理财”。

  据了解,去年至今,银行已经历多轮存款降息。今年5月下旬,在国有大行引领下,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落地,此番调整中长期存款利率的降幅更大。此轮调降后,银行存款利率集体迎来“1”字头。

  另外,西北某银行员工告诉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在营销方面也多有限制,例如近期有地区银行被通知不能向客户赠送实物礼品等方式揽储。不过,该行所在地区截至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应通知,因此还是置办了一些常规礼品给到客户。

  面对“存款搬家”,不少银行员工也表示无奈。财联社记者采访中也注意到,近日也有银行员工尝试跟客户协商将理财资金先赎回帮忙冲存款,银行员工按照理财收益补贴给客户。不过,据部分银行员工反映,除非是关系很好的客户,大部分客户会觉得麻烦。

  此外,面对揽储压力,也有银行选择私下提升存款利率。今日,有社交媒体账号“小香风”自称为华东某民营银行员工告诉财联社记者,该行近期推出1年期和3年期定期存款,年化利率分别为2.5%和2.3%。当记者指出,该1年期存款利率高出官网挂牌利率100多个基点时,对方表示,“官网是没有补贴的,是为了满足合规要求”。

  据了解,近年来监管持续加强银行负债成本管理,对“手工补息”等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各银行也要求加快跟随存款降息。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告诉财联社记者,存款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压降银行负债成本有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