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今年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再有2只发起式基金走向清盘。
一边是中银基金宣布,旗下中银慧泽积极3个月持有混合发起(FOF)清盘;另一边,富荣基金也宣布,旗下富荣医药健康混合发起清盘。


发起式的清盘似乎已成为常态。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年内清盘的产品中,发起式基金达到46只,占比36.51%。屡屡清盘下,发起式基金的首尾业绩分化较大,“好做不好发”也并非在所有产品中应验。
再有2只发起式基金清盘
具体来看,中银慧泽积极3个月持有混合发起(FOF)的清盘原因与发起式基金3年之期有关。
该基金合同提到,基金合同生效满3年之日,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应当终止,且不得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方式延续。
这只基金在2022年6月29日成立,截至今年6月28日日终规模低于2亿元人民币,就会触发上述终止情形。
成立初时,中银慧泽积极3个月持有混合发起(FOF)的成立规模仅为1109万元;而到了今年3月底,规模依然徘徊在2000万以内,为1616万元,与2亿元的条件相去甚远。
规模持续在低位,业绩的原因不容忽视。截至清盘时,中银慧泽积极3个月持有混合发起(FOF)年内收益超过5%,但成立以来依旧亏损,总回报-16.76%。
相比之下,富荣医药健康的年内业绩更亮眼,净值回报为14.23%;但产品净值依旧在“1”以下,总回报为-20.79%。
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1250.53万元。根据最新公告,截至6月28日,该基金规模也低于2亿元。
年内清盘产发起式占比超三成
年内清盘产品中,触及发起式基金清盘条款的并不在少数。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募基金市场年内有126只基金清盘,其中46只为发起式基金。
绝大多数清盘的发起式基金,在为期的3年运行期间,依旧亏损。数据显示,前述46只产品中的36只,总回报为负。亏损幅度最大的是2只新能源主题的发起式基金,宝盈新能源产业和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总回报分别为54.4%、53.43%。
但也有产品业绩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也走向清盘。
比如,安信量化优选在2018年9月3日成立,今年3月25日走向清盘。从运作时间来看,该基金已经度过了“3年2亿元”的关口,但整体规模长期维持低位。
截至去年底,该基金规模仅为4023.89万元,整体规模的锐减,出现在2022年上半年,同期产品净值回调。但截至清盘时,该基金总回报依旧达到85.03%,业绩比较基准为27.66%。
发起式基金年内业绩差93%
虽然发起式基金被业内视为应对基金“好做不好发”的方式,但发起式基金也并非避免清盘的“安全牌”。
年内业绩来看,发起式基金成为今年市场上一只锋利的“矛”。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年内净值回报居前的10只基金中,发起式产品占半数。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复权单位净值增长了73.58%,是发起式基金中年内收益最好的一只;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年内收益也达到了71.92%。
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华安医药生物等医药主题的发起式基金,年内也斩获超65%的净值回报。
榜单的另一端,财通多策略福鑫年内收益垫底,已亏19.83%;德邦高端装备、万家洞见进取、鑫元消费甄选的年内亏损幅度也都超14%。
拉长至3年,发起式基金的业绩表现依旧分化较大。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的近3年业绩回报达到175.26%,天弘中证中美互联网的业绩也近乎翻倍,华夏纳斯达克100联接、天弘上海金联接、华夏黄金ETF联接等收益超80%。
不过,仍有超过三成发起式基金近三年业绩告负,16只亏超50%,永赢新能源智选、广发高端制造、鑫元清洁能源等3只近3年亏损最大,分别亏64.59%、61.64%、61.33%。
面临着业绩亏损,规模不大困境的产品不在少数。比如,在今年10月下旬成立将满3年,中金华证清洁能源成立以来已亏损了54.67%,截至一季度末规模停留在千万元以内。
长江时代精选、申万菱信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联接、申万菱信碳中和智选、华夏中证新能源联接、渤海汇金低碳经济一年持有等5只今年将成立满3年的发起式基金,截至目前成立以来的亏损幅度也在40%以上,一季末规模则是不超过4000万。
事实上,发起式基金难以突破“好发不好做”的困境,已受业内关注,曾有业内人士呼吁,将发起式基金的清盘条件放宽,比如3年的期限延长。
前述的清盘基金公告中也有提到,届时的法律法规或证监会规定发生变化,发起式基金的终止规定被取消、更改或补充,则相应基金可以参照届时有效的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规定执行。但即便条款变化,如何让发起式基金的“种子”成长壮大,依旧考验着每家基金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