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计算机】云天励飞董事长在民生AI论坛上的演讲
吕伟/胡又文团队计算机司令部
2025年08月22日 13:54北京
演讲主题:民生证券策略AI、RWA论坛——云天励飞
演讲嘉宾:云天励飞 董事长 陈宁

将人工智能放到更加宏大的叙事,通过这两条曲线看一下中国和欧美的科技发展的两条主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四大发明一直是引领全球的科技文明的发展。但是有趣的是,过去300年从欧洲的第一台蒸汽机开始,这三次的工业革命,通过现代科技的力量,从欧洲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的时代,到美国,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可以说全面超越了我们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引领。而当下,我们正站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门之前。中国有没有机会再逆转曲线的发展趋势?肯定是所有科技圈努力的一个共识,尤其是人工智能这个赛道。
那么人工智能,算法、数据、芯片三大核心技术要素。数据各有优劣,各有机会。而算法从22年11月30号的ChatGPT,到今年的DeepSeek,至少DeepSeek的开源证明了中国的团队在算法领域有可能把差距缩短到几个月的时间。最后一个难关是AI的芯片,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五年中美的博弈,尤其是美国的政策聚焦在对中国的AI,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针对性政策,松松紧紧,政策不断地收紧和调整。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到2030年,行业的一个共识是大概率AGI会在2030年,未来五年之内出现,我们会全面进入以AI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2030年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中国能不能解决自主可控的大算力AI芯片,就成为这两条曲线在历史上有没有机会再一次交叉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年10月30号一夜之间ChatGPT把我们人类的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向一个快车道。在此之前互联网时代,科技、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是以3-5年为周期,但是过去两年多相信在座的各位讨论最多的是大模型、人工智能,它快速地把科技变化新产品发布周期从3-5年压缩到三个月,甚至很多时候是五个小时为周期。各种版本的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等,甚至对于医疗的冲击,就是这些AI对于各行各业的技术产品,甚至人类文明和人类自身进化的一系列的冲击,更多的是一些憧憬,确实让我们眼花缭乱。但是在这些快速变化、眼花缭乱的背后,我们来看AI的技术发展的一些规律是什么。

从2012年的一篇论文开启深度学习小模型,真正的AI技术变革的时代,就是智能感知的时代,到今天我们经历了智能感知,到AIGC这两个时代。而过去的13年,其实是AI训练的13年的时代。而支撑AI训练的英伟达的GPU过去13年有效算力提升了百万倍,让英伟达从70亿美金到今天4万亿美金的市值。但是今天2025年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半年讨论不仅仅是大模型,Agent也成为一个高频热度的词汇。单一的Agent解决单一场景的问题,那么通过各类Agent的接口和Agent的组合,和传统IT系统的接口,组成一个系统,来解决一个行业端到端价值,生产力的问题。Agent会带来AI应用的大爆发,而AI应用需要底层推理的算力。所以我们正在由AI的训练时代进入到AI推理的时代,应用会大规模地落地。

如果做一个对比,跟电力时代做一个对比的话,AI的训练就相当于是电厂的发电,而AI的推理则是我们要把这个输电网络建设起来,把各行各业的灯泡、电器、智能手机这些应用产品和行业发展起来,能够把电更好地用起来。电今天已经是想当然的技术,没有人认为电是一个高科技。所以当电能大规模地普及的时候我们已经全面在电力革命时代往前推进了200年的时间。那么在这个时间点,大家还记得或者了解国家电网的发电厂里面用的是什么牌子的发电机吗?可能大家不清楚。但是我相信在大家更关心国产电动车上比亚迪上面,小米上面的发动机和电动机能不能做到自主可控。可不可以把它的体积压缩到1/10,成本压缩到1/100,去驱动我们的人形机器人的多个关节。所以,AI的推理芯片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动机和发动机。它决定了怎么把AI大模型的能力使用得更好,去赋能各类的应用场景。

而这里面我们看到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应用爆发背后,未来五年,相信AI会重新定义我们人类的所有的电子设备。这个趋势后又会有两个细分的赛道,一个是AI赋能传统的智能硬件或者电子产品,一个是AI原生的新型的智能硬件。从可穿戴设备、耳机、眼镜、手表,到我们手持的智能终端,到我们身边的扫地机器人、电动汽车,人形机器人,未来五年都会开口讲话,变成我们各类场景的超级个人助手。所以这背后也是带动着端边云推理芯片的发展。
另外,AI的原生硬件,像提到的AI眼镜,像我们内部有一个子团队去年发布了一个噜卡博士面向2-12儿童的AI原生教育的大模型产品,一款儿童相机装载大模型,儿童启蒙类的教育。包括美国的一些智能硬件,AI的原生硬件也开始涌现出来。所以未来的智能硬件被AI和大模型,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的变革,会大规模地爆发。而这些背后的驱动力是另外一个趋势,是AI的算力网络将会无处不在。穿、端、边、云,四个计算节点,在我们身边家庭,或者办公室的边缘计算的设备,几十T到几百T,再到上千T单芯片云端大算力推理的芯片,构成了一张无处不在的推理算力网络。从我们的身边到城市级,再到远端的互联网的云服务集群级,就像今天的书店网络,和wifi,4G,5G的通信网络一样,也会有一张无处不在的推理的算力网络。
两周前在日内瓦的峰会上我也在论坛上提出一个建议,ITU作为160年历史的全球电信联盟,过去牵头设计了人类很多无线通信行业的标准,搭建了一张无处不在全球通信的网络。那么未来ITU这样的国际组织应该去考虑为了能够让AI赋能全球的各个人类,不仅是中国和美国这样AI相对比较发达的,包括非洲的各个角落,我们是时候定义全球无处不在的AI推理算力网络。所以相信再过十年,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无处不在的以各类算力规格的高性价比的AI推理算力网络。

另外一个背景就是中美的科技博弈,各类的政策从生产制造到EDA工具到大算力芯片的使用,投资,人才的服务,全方位在收紧。当然,基于纯国产工艺,不仅仅是国产芯片,不仅仅是中国的公司去设计芯片,而是基于EDA的设计工具,设计团队,和生产、封装,全链条的产业链的安全实现这样一个国产化。尤其是面向大算力的AI芯片,包括训练和推理。这样也成为了中国市场的一个刚需,甚至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的刚需。大家公认的美国、中国是全球AI的两大强国,我认为这两个国家未来在人工智能赛道下一步核心关注的一个焦点,不仅仅是谁能够先造出来更加强大的大模型,未来越来越重要的是主权的AI能力,通过自身的、中国或者美国的AI的能力,去赋能更多的国家。全世界的更多的国家在采用中国还是美国的大模型和算力芯片,在帮他们构建主权的AI的能力。

云天励飞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之下,2014年我们从美国回到深圳的一支创业团队,也是最早2009年的创业之前,我们就把张量计算的处理器的全流程的设计技术,神经网络处理器和全流程的设计带到中国的团队。我们团队在美国十年的设计时间,在中国11年的设计经验,围绕张量计算去面向各类的并行计算,矩阵类、张量类的计算,从在美国基于并行通信计算这样一系列的应用场景,到2013、14年转向基于深度学习CNN这样的一系列的并行计算的场景。所以过去11年的创业史我们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我们研发和商用的5代神经网络处理器的指令集和SOC芯片的技术发展主线。另外一条主线我们基于这样的高效推理的算法和芯片融合的技术,我们在各类消费级、级别级,行业级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另外一条主线。并且我们把应用的主线和技术的主线交叉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套应用生产数据,数据训练算法,算法定义芯片,芯片规模化推动应用的一套算法芯片化的研发流程和研发平台。我们定义为这样一个底层的推理芯片设计的能力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我们推动了拉开规模的产业化,在2023年4月4号登录上海的科创板。也是国内最早一支聚焦在AI推理芯片的这样一支上市公司。
11年的时候我们陆续研发和商用了5代的神经网络处理器,从15、16年的Nova100,智能视频分析,人脸检测,人脸抓拍。再到2022年我们在中芯国际基于纯国产工艺量产的中国第一颗纯国产工艺的算力积木的AI大算力推理芯片。当时是单Die16T,通过多个Die的组合可以实现单芯片128T边缘的大算力纯国产工艺的推理芯片。今年我们在研的是Nova500第五代神经网络处理器,我们也承接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七项国家级重点专项,我们参与牵头了中国16项神经网络处理器科技芯片的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体系建设。
我们在2020年6月份从海外的先进工艺切换回了国产工艺,当时工艺的这些良率还非常不成熟,经过五年的时间,我们完整打造了一套基于Chiplet国产工艺算力积木的架构,从底层的IP到联合生产和封装厂家的这些生产封装的技术以及良率的提升。到顶层的软件站的调度平台,能够把一个大模型拆解成多个计算模块,在多个Die上去进行并行计算,来解决单Die的算力,因为工艺的问题被卡脖子的这样一个突破。所以我们已经实现了单Die、两个Die,四个Die,到八个Die,单DIe16T的算力,可以实现单芯片128T,一张加速卡,256T的大算力的推理,基于纯国产工艺。
基于D2D的算力积木,我们进一步引入了芯片与芯片之间C2C互联的架构,实现算力不仅在单芯片之内提升技能,在多芯片,甚至多机之间可以通过互联,这样一个算力的集群。基于这样一个推理的能力,我们过去11年打造了一系列的主要是四个维度的产品矩阵。从内核的神经网络处理器IP,到视觉语义的大模型,到底层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尤其是我们三个系列的大算力的SOC的芯片平台,面向边缘计算几十T的深目的平台,面向云端大算力推理的深穹的平台,面向具身智能深擎的平台。对于这些平台也有一系列相关的设备和集群,边缘计算,云端,推理一体机,以及深穹的小集群大算力,高性能推理的能力。基于前面算法芯片化的核心组件和产品,我们面向应用场景打造了消费级、企业级和行业级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像消费级我们去年内部孵化的我们的噜卡博士,面向2-12岁的大模型AI时代的这些孩子们。我们知道ChatGPT颠覆最大的是教育和医疗两个赛道,通过大模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通过定义一个噜卡博士的儿童相机,今年6.1儿童节冲上抖音和京东的儿童类产品的热卖榜。
另外我们去年年初并购的岍丞技术,经过一年的时间整合,去年面向中国手机品牌厂商的蓝牙耳机的模组的销量突破了三千万颗。未来这些智能硬件都会被大模型重新定义,重新赋能。
此外,我们还有面向企业级服务的一体机,面向企业级服务智算运营的服务,面向安防、智慧城市,交通等一些传统行业,通过推理算力支撑的行业解决方案。

相信抓住这样一个推理和应用爆发的市场机遇,抓住国产工艺的市场的需求,我们能够推动和共建中国的推理算力网络和基于核心AI推理芯片的技术攻关和大规模市场化的突破。去助力中国抢抓2030年科技文明曲线的交叉点。
免责声明:仅代表嘉宾观点,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民生证券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