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根据香港联交所披露的文件,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简称:GIC)于8月18日,以每股均价7.9港元的价格,增持港股18A板块上市的Biotech公司基石药业合计8040万股的普通股,价值约6.35亿港元。
此次增持之后,GIC持有基石药业的股份比例,由0.00%上升到5.49%。
GIC是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长期在多个领域进行国际性投资,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推测,GIC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美元。
根据媒体报道,GIC的风格是长期投资,追求稳健良好的收益,以此来实现新加坡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在今年上半年的恒瑞医药的港股IPO中,GIC也是其基石投资者之一。
此次GIC在二级市场大举买入基石药业,且一次性增持至5%以上,对于一家主权财富基金而言,此举并不多见。
作为市值仅仅100多亿港币出头的基石药业,何以吸引到全球知名的主权财富基金的入驻?
基石药业,是这几年Biotech公司在港股大起大落的一个缩影。
2019年2月,在成立仅仅3年多之后,基石药业就成功实现港股IPO,并在2021年触达超过200亿的历史最高市值,一时风头出尽。
但是在此后2年,由于商业化成绩低于预期,又遭遇对外授权的管线被合作方“退货”等利空,基石药业的股价如同自由落体般暴跌,最低时候仅有0.8港元/股,距离历史高点暴跌超过95%。
但是希望往往诞生于绝望之处,目前基石药业的股价在8港元/股左右,已经是最低点时的10倍。
目前,基石药业的已上市药物中,最大的看点是其PD-L1抑制剂。
在国内PD-1/PD-L1药物市场卷到暗无天日的时候,基石药业果断选择了出海。
2024年7月26日,欧盟委员会(EC)批准基石药业的舒格利单抗在欧洲上市销售。
至此,舒格利单抗成为全球首个在欧洲上市的、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鳞状和非鳞状NSCLC的PD-L1单抗,也是首个出海的国产PD-L1单抗。
在研管线中,基石药业最具价值的资产是其ADC药物(CS5001为核心) 和多抗(CS2009为核心)。
CS5001是一款ROR1 ADC,这款药物是基石药业从韩国生物药企LegoChem Biosciences以1000万美元的首付款、最高3.53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获得的。
CS5001是目前已知的首个在实体瘤和淋巴瘤中均观察到临床疗效的ROR1 ADC。
在2024年底的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基石药业公布的CS5001的初步研究数据很漂亮:无论ROR1表达水平如何,从起效剂量开始,CS5001在晚期霍奇金淋巴瘤(HL)中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0.0%,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ORR为56.3%。
CS2009则是一款同时靶向PD-1/VEGFA/CTLA-4三特异性抗体,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基石药业在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披露的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CS2009具有明显优于潜在竞品(包括PD-1/CTLA-4双抗、PD-1/VEGF双抗及抗PD-1/抗CTLA-4联合疗法)的抗肿瘤活性。
要知道,PD-1/VEGF双抗可是目前全球医药界的“当红辣子鸡”,三生制药的一款PD-1/VEGF双抗授权给辉瑞,仅仅首付款就收到了1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24亿元,这已经和现在基石药业的市值相当了。
如果CS2009最终被证明具备明显优于PD-1/VEGF双抗的抗肿瘤疗效,那岂不是要原地起飞?
无论如何,能够吸引全球知名主权财富基金GIC的出手,基石药业应该是有点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