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股市场:系统性慢牛态势延续,关键阻力位突破成焦点
1. 政策与资金协同驱动
政策红利汇聚: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行动意见》要求在2025年底建成30万智能算力节点;新能源方面,反低价倾销政策促使光伏组件价格上扬;数据要素领域,国家数据局即将推出10多项新政以解决确权难题,这些构成了市场的核心主线。
增量资金涌入:北向资金已连续15日净流入,累计金额约600亿,两融余额突破2.03万亿,创下十年新高,市场成交额持续稳定在1.2万亿以上,已逼近2015年的水平。
技术层面突破:沪指成功突破3674点后,下一个目标便是2021年的高点3731点,若沪市单日量能超过8000亿,沪指将有望向3750点发起挑战。
2. 风格与板块轮动特征
成长股引领风骚:中证2000和创业板指涨幅领先,通信、电子、电力设备等成长板块表现强劲,涨幅分别达到3.8%、3.8%和4.2%。
“大金融+泛科技”均衡布局:银行和券商板块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为市场提供稳定性,而AI算力、创新药、军工等高景气赛道则是进攻的主要方向。
低位补涨蕴含机会:中盘股中的有色、化工板块涨幅仅为25%,显著低于历史均值,再加上地产板块存在估值修复的预期,具有一定的补涨潜力。
二、美股市场:短期回调压力渐显,长期复苏趋势不变
1. 乐观预期面临修正风险
多家投行上调了标普500的目标价,奥本乐观看好至7100点,花旗则认为能达到6600点,但瑞银发出警告,由于经济放缓,到2025年底标普500可能会回落至6100点,较当前水平约低5%。
摩根大通也提示,若经济疲软信号进一步增强,标普500可能出现5%-10%的回调。
2. 支撑因素依然稳固
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增强,中美暂停24%关税90天,以及企业盈利的韧性,这些都为美股市场提供了长期支撑。
三、行业配置策略:聚焦景气与政策双重利好领域
1. 主线机会凸显
AI/算力基建:智能算力节点建设直接带动了寒武纪、工业富联等企业的发展,数据中心储能领域需求旺盛,科士达等企业迎来机遇。
新能源转型加速: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产业化方面不断推进,隆基绿能受益于光伏供给侧改革,相关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数据要素应用拓展:易华录在数据确权领域,云赛智联在交易平台方面,都将受益于政策试点的扩容。
2. 轮动机会涌现
消费电子:开学季叠加iPhone 17、Mate 80等新品发布,将推动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消费电子企业的发展。
医药生物:创新医疗因脑机接口政策的加持获得新机遇,迈瑞医疗海外订单增长30%,医药生物行业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动力。
四、风险预警:关注三大潜在干扰因素
1. 技术面顶背离风险:若早盘30分钟量能不足420亿,沪指可能会回踩3643点的支撑位。
2. 内资分歧加大隐患:近期出现指数上涨但个股普跌的情况,单日超3500家下跌,需要防范权重股获利回吐带来的风险。
3. 外部不确定性冲击:中美关税谈判的反复以及美股回调,都可能抑制A股的风险偏好。
总结与操作建议
A股:短期波动区间预计在3675-3750点,若能守住3685点,市场可维持进攻态势,若跌破则建议减仓至5成。持仓方面,应聚焦于“大金融(券商/银行)+泛科技(AI/数据/军工)”组合。
美股:短期操作需谨慎,密切关注经济数据对降息预期的影响,可逢低布局科技龙头股。
行业轮动:避免盲目追高题材股,可挖掘年线上方的低位股,如中盘制造、地产链等相关个股。
市场中最危险的信号并非下跌,而是因情绪波动而偏离了既定的投资纪律。在慢牛行情中,坚守主线投资比追逐短期波动更为重要。基于历史规律与当前数据判断,2025-2026年可能是主升浪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