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2000年前古罗马两匹马屁股的宽度,竟然决定了现代铁轨的宽度。很多人都知道,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1435毫米,可这个标准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1435毫米恰恰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沿用的是马车的轮距标准。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1435毫米,如果马车改用其他轮距,轮子很快就会被英国的马路撞坏。而整个欧洲的长途马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其军队铺设的,1435毫米恰好是罗马战车的宽度。罗马人选择以1435毫米为标准,原因就更简单了,因为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刚好就这么宽!是不是很有意思?马屁股的宽度,竟然决定了现代铁轨的宽度。
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把这种现象称为“路径依赖”,但最早提出“路径依赖”概念的是斯坦福大学保罗.戴维教授在《技术选择、创新与经济增长》一书中提出的,是道格拉斯·诺斯博士让“路径依赖”声名远播。其实,路径依赖效应自古就有,我国俗语“三岁看到老”、“一招鲜吃遍天”说的就是路径依赖现象。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一旦做出了某种选择后,无论是好是坏,都会不断地投入各种资源。在做出下一个选择时,又不可避免地会考虑到前期的投入,无论能否回收,还有没有价值。当有一天发现自己的选择不再适合自己,前期的投入也会像胶水一样,把我们粘在原来的道路上,无法做出新的选择,投入越大粘得越牢。
老张坐在营业部角落,指尖在键盘上僵住。屏幕上,期货账户的数字像被无形的力量拽着,一路向下,跌穿了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就在昨天,他还坚信自己的策略万无一失——满仓、加杠杆、死扛到底,就像2015年那轮大牛市里他做过的那样,那次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这一次,市场没给他翻盘的机会。屏幕上数字的坠落,恰如他财富的崩塌,也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背叛:曾经带他通往财富的那条路,如今却成了将他引入深渊的单行道。

老张的遭遇,是投机世界路径依赖的典型悲剧。道格拉斯·诺斯曾揭示:历史微小的偶然选择,常能形成强大制度惯性,锁住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路径。这条规则,在资金博弈的市场上同样如同铁律般生效。
在投机征途中,路径依赖如影随形,常以三种面孔悄然吞噬着财富。
第一种是交易方法的固化依赖。一旦某种方法曾带来甜头,人们便如抓住救命稻草般紧握不放。2008年金融危机前,多少投资者曾笃信“越跌越买”的黄金法则?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价值洼地”,在系统性风险面前瞬间化为吞噬资本的深渊。期货市场里,迷信MACD金叉或死叉信号的交易者,往往在趋势突变时损失惨重,却仍执着地反复使用同一套失效指标,如同在湍急河流中依然固执地驾驶着旧船,却不知水下早已暗礁丛布。
更隐蔽的依赖是对所谓成功经验的盲目复制。一位朋友在2020年疫情初期的恐慌中大胆抄底科技股,收益惊人。于是他将此奉为圭臬,之后每逢市场恐慌便如法炮制,却忽略了宏观环境与行业逻辑早已悄然变化——结果可想而知,最近几次的“抄底”如同在流沙中挣扎,越陷越深。历史确实押着韵脚,但每一次韵脚的轻重缓急,都暗藏玄机。
第三种陷阱是沉溺于舒适区内的技术指标,无法自拔。只看熟悉的图表形态,只听顺耳的分析观点,对相悖信息视而不见——这就是“确认偏误”在投资中的狰狞面目。当市场风格由成长转向价值,若仍固执地在新环境中套用昔日成长股筛选标准,无异于刻舟求剑。索罗斯以其“反身性”理论深刻指出:市场参与者的认知与现实间存在持续相互影响,僵化的认知框架终将被不断演化的现实无情碾碎。
路径依赖何以如此顽固?心理学揭示其根植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重复验证过的策略能带来掌控感,减少决策焦虑。大脑天生偏爱节省认知资源的“自动巡航”模式,跳出熟悉路径需要意志力持续对抗惯性。更关键的是,沉没成本如同幽灵般缠绕着决策——已经投入的时间、金钱与情感,会扭曲我们对未来的判断。
破除路径依赖,首先要勇敢承认其存在——警惕任何“这次情况不同”的自我安慰。投资大师利弗莫尔曾言:“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因为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然而市场本质却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真正智慧的投资人,懂得让经验成为灯塔而非枷锁。为此,我们可以尝试:
一、建立策略的“熔断机制”。明确量化指标,当策略连续失效达到阈值,强制暂停,启动深度复盘。犹如为投资系统安装灵敏的警报器,在危险初露端倪时及时示警。
二、主动寻找“反例”进行“刻意练习”。每周专门分析与自己当前判断相悖的市场信息或交易案例。正如查理·芒格所倡导的——摧毁自己最心爱的观念,才能逼近真相。
三、理解“空仓”也是一种强大能力。当市场逻辑混沌不明、旧地图完全失效时,保存实力、耐心等待新航路的显现,远胜于在旧轨道上盲目冲刺。巴菲特对此深有体会:有时候,克制行动的纪律本身,就是最锋利的武器。
营业厅灯光渐亮,老张的屏幕已经灰暗。他呆坐在那里,过去的财富故事如云烟消散。那些曾经铺就他成功之路的铁轨,最终却冰冷地延伸向财富的尽头。巴菲特的箴言仿佛在空气中低回:“习惯的枷锁,开始总是轻得难以察觉,等感觉到时已重得无法挣脱。”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人性弱点却循环上演。
欢迎交流。
参考资料:
《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金融心理学》 作者:[美]拉斯·特维德
《行为金融学:心理、决策与市场》 作者: [美]阿科特,[美]迪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