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财富号评论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财富号评论吧
返回财富号评论吧>>
发表于 2025-08-10 13:44:57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江苏
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最正宗的10家公司

一、引言:科技融合,开启新篇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形机器人与 AI 大模型的融合,正成为引领未来变革的关键力量。这一融合趋势,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预示着一个全新产业时代的来临。

从科幻电影中的幻想,到如今逐渐走进现实生活,人形机器人一直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而 AI 大模型的出现,如同一把钥匙,为人形机器人打开了通往智能世界的大门。二者的结合,让人形机器人从单纯的机械装置,转变为具备高度智能和交互能力的伙伴,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感知周围的环境,并自主做出决策和行动。

随着这一行业趋势的兴起,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在这片充满潜力的领域中抢占先机。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在人形机器人与 AI 大模型融合赛道上,最具代表性的 10 家公司,看看它们是如何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崭露头角的。

二、昆仑万维:大模型赋能机器人新征程

昆仑万维在 AGI 与 AIGC 领域进行了深度布局,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2024 年,公司凭借在这些领域的深耕,实现营业总收入 56.6 亿元,同比增长 15.2% ,整体毛利率维持在 73.6% 的行业高位,海外业务表现更是抢眼,全年海外收入规模达 51.5 亿元,同比增长 21.9%,占总收入比重攀升至 91.0%。

天工大模型是昆仑万维的核心技术成果之一,采用业内顶尖的 MoE 专家混合模型架构,拥有 4000 亿参数。这一架构使得模型能够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由不同专家网络分别处理,显著提升了训练与推理的性能和效率。在语义理解、逻辑推理、通用性、泛化性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天工 3.0 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技术知识能力提升 20%,数学、推理、代码和文创能力更是提升超过 30%。而后续推出的具备中文逻辑推理能力的天工大模型 4.0 O1 版,在多项标准评测中表现出色,推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其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中文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昆仑万维积极探索天工大模型与机器人的融合应用。天工大模型的逻辑推理和语义理解能力,为天工机器人提供了 “智慧大脑”。机器人能够借助天工大模型理解人类语言指令,例如在家庭服务场景中,用户可以直接对天工机器人说 “帮我打扫客厅”“给我倒杯水” 等,机器人能够准确理解并执行任务;在工业制造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根据复杂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指令,精准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天工机器人能够运用天工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做出合理决策。如在物流仓储中,遇到货物摆放空间不足、路径拥堵等问题,机器人可以分析多种解决方案,选择最优路径和操作方式,保障物流流程的顺畅进行。

三、凌云光:技术协同,打造具身智能新生态

凌云光作为机器视觉与光通信领域的佼佼者,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人形机器人与 AI 大模型融合的赛道上,正稳步前行,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在机器视觉领域,凌云光拥有长达 20 余年的技术沉淀,其自主研发的机器视觉核心算法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和分析视觉数据,为机器人提供精准的视觉感知。公司长期服务于 3C、新能源、印刷包装等多个行业,助力这些行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在 3C 电子制造中,凌云光的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对手机屏幕、中框等零部件进行高精度的缺陷检测和尺寸测量,确保产品质量;在新能源领域,可用于锂电池极片的对齐度检测和光伏玻璃的表面缺陷检测,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

凌云光的光通信技术同样卓越,扎根光纤技术的 5 大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光纤传感、光纤激光、电信通信、数据通信、科学通信,挖掘国际领先技术的高端光电器件、高端设备和仪表等优秀产品资源,结合自主研发产品,构建领先的高端产品解决方案。这些技术优势为其在机器人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凌云光与宇树科技的合作备受瞩目。双方共同推出的 fzmotion 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解决方案,以凌云光自主研发的动捕系统 FZMotion 为基础,具备亚毫米级别精度,可精准捕捉人体的姿态动作和运动轨迹。该方案面向包含人形机器人的多场景应用,具有诸多显著优势。它支持人体骨骼数据直接映射到本体机器人构型,无需二次开发即可驱动人形机器人本体,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和时间;通过高精度采集机器人本体的姿态和运动轨迹真值,能够优化任务策略和控制算法,提升训练效果,使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和任务;还可以同时捕捉人体、人形机器人本体和周边物体,便于对比三者的相对位置,丰富信息,提升数据质量和训练效率,为机器人的智能决策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凌云光参股智谱 AI,这一战略投资为其带来了强大的协同效应。智谱 AI 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交互等领域技术积累深厚,凌云光与智谱 AI 合作开发视觉检测智能体,将机器视觉技术与 AI 大模型相结合。在工业质检场景中,利用智谱 AI 的大模型能力,结合凌云光的机器视觉数据,能够实现对产品缺陷的更精准识别和分类,提高质检效率和准确性。双方在智能制造场景中的深度融合,推动了视觉检测的智能化升级,为凌云光在工业视觉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科大讯飞:全栈能力推动机器人智能化升级

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厚,经过多年发展,已构建起全栈式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涵盖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核心领域。在语音技术方面,其识别准确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精准识别各种口音和语言环境下的语音内容;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让机器能够理解、生成人类语言,在语言理解、文本生成、知识问答等任务上表现出色。这些技术优势为科大讯飞在人形机器人与 AI 大模型融合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2023 年,科大讯飞在全球 “1024 开发者节” 上正式发布了 “大模型 + 具身智能” 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原型,成为行业内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技术原型的发布,展示了科大讯飞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前瞻性布局。具身智能强调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通过身体的感知和行动来学习和适应环境。科大讯飞将具身智能与星火认知大模型相结合,使人形机器人不仅具备了强大的语言交互能力,还能通过感知和行动更好地完成复杂任务。

在 2024 世界机器人大会中,科大讯飞展示了全新升级的星火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整体运动性能提升 2 倍,复杂任务拆解成功率超过 95%,交互能力、运动性能进一步提升。基于星火大模型的加持,讯飞人形机器人在人机交互能力、具身智能、运动性能以及国产自主可控方面带来全新升级。例如,在家庭服务场景中,机器人能够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指令,如 “帮我把客厅的垃圾倒掉”“给我倒一杯热水” 等,并通过具身智能准确感知环境,规划行动路径,完成相应任务;在工业制造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根据复杂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指令,利用具身智能灵活调整动作姿态,精准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大模型自发布以来,已迭代至 V4.0 版本,底座能力全面对标 GPT-4Turbo。在多行业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现出强大的赋能能力。在教育领域,搭载星火认知大模型的讯飞 AI 学习机,通过 AI 一对一智能编程助手、AI 一对一创意绘画伙伴、AI 一对一英语口语陪练、AI 一对一中英作文批改、AI 一对一数学互动辅学、AI 一对一百科自由问答、AI 一对一亲子教育助手 7 大重点功能,助力学生实现 “因材施教”,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医疗领域,基于星火医疗大模型升级的 “智医助理”,可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合理用药、处方审核、病历质控等功能,帮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同时,“讯飞晓医” App 为居民打造专属 AI 健康助手,提供症状自查、医院推荐、用药咨询、报告解读等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在办公领域,讯飞听见写作帮助用户提升工作效率,可与 AI 边聊边写,实现品宣文案、会议纪要、新闻稿件等各类型文本的快速输出,讯飞智作 2.0 则为内容创作者带来便利,通过简单输入文稿和选定虚拟主播,即可一键完成音视频内容输出,提高内容生产效率 。

五、中兴通讯:ICT 融合,为机器人注入智慧

中兴通讯作为全球 ICT 领域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在网络、算力、大模型等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正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与 AI 大模型的融合发展,为机器人产业注入新的智慧与活力。

在 ICT 领域,中兴通讯的核心竞争力十分显著。公司聚焦 “连接” 主业,并加速向 “连接 + 算力” 转型,在 5G、AI 算力、AI 大模型、云计算等领域成果丰硕。在 5G 领域,其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梯队,5G 基站和核心网发货量位列全球第二 ,无线网络具备大上行、低延时、高可靠等卓越特性,能够为机器人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保障,确保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其能够与外界进行实时交互。

在 2025 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5)上,中兴通讯与四川天链合作的 “Tina” 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便吸引了众多目光。“Tina” 拥有 71 个自由度,接近实际人体三分之一的自由度,是目前全球市面上自由度最高的人形机器人之一。它不仅能够与参观者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理解并回应各种问题,还能主动邀请参观者拍照留念,展现出极高的交互能力;在动作执行方面,“Tina” 的一举一动都显得极为自然流畅,可以与人进行握手、抓取物品、赠送礼物等动作 。

“Tina” 的出色表现,离不开中兴通讯星云多模态大模型的赋能。该模型部署在算力基站上,为 “Tina” 赋予了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精准的运动决策能力。当 “Tina” 与人交流时,星云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的含义,分析语义和语境,从而做出合适的回应;在执行任务时,它能根据周围环境信息和任务要求,规划出最佳的运动路径和动作序列,实现精准操作。在服务场景中,当接到 “给客人倒杯水” 的指令时,“Tina” 能够理解指令内容,通过视觉感知确定水杯、水壶和客人的位置,然后规划手臂的运动轨迹,准确地拿起水壶倒水,并将水杯送到客人手中,整个过程流畅自然。

除了 “Tina” 人形机器人,中兴通讯在机器人领域还有诸多布局。在运维机器人领域,中兴通讯、常州移动与微亿智造联合打造了具身机器人 “创 TRON”,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单点自动化升级模式,不需要复杂的协同环境,只需连接上 5G 网络并固定位置,便能即刻上岗,实现了产线改造免驻场、自运维的轻量化运营模式,改造成本降低 46%,整体效益提升超 50% ,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例。基于 “创 TRON” 的《打造超级虚拟工厂:5G + 多维工业 AI 模型》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

六、岩山科技:AI 驱动,探索机器人应用新场景

岩山科技在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拥有深厚的用户基础和业务经验,其旗下的 2345 系列产品,如 2345 浏览器、2345 好压、2345 天气预报等,已累计为超 10 亿用户提供服务,在用户流量获取和互联网业务运营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近年来,岩山科技积极向人工智能领域转型,加大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费用达 2.39 亿元,同比增长 168.26% ,在智能驾驶、脑机接口及类脑智能、生成式 AI 等新兴前沿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2024 年,岩山科技旗下岩芯数智推出了 Yan 多模态群体智能单元大模型,这一模型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它是国内首个非 Transformer 架构、非 Attention 机制的大模型,具备多模态能力,可理解图像、语音、文本等多模态信息,在性能和效率上表现出色,以 3B 参数量达到 Llama3 模型 8B 参数量的水平,训练效率更高,推理更大,还能在树莓派等多种低算力设备上部署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岩山科技通过其子公司岩芯数智与多家企业展开合作。与深圳乐聚机器人的合作备受关注,为其 “夸父” 人形机器人提供 Yan1.3 大模型,用于强化机器人的智能交互与决策能力。这一合作使人形机器人具备了强大的语言交互和理解能力,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准确回答各种问题,极大地增强了与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为家庭服务机器人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教育场景中,搭载 Yan1.3 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充当智能学习伙伴,帮助学生解答问题、辅导作业,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商业服务场景中,机器人可以为顾客提供产品介绍、引导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岩芯数智还在基于英特尔酷睿 i3 芯片的机器人平台上部署了 Yan1.3 大模型,并向第三方客户交付了一台搭载该大模型的机器人,推动了大模型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实际应用。此外,岩山科技的人形机器人项目与新丰村达成合作,未来将在研学导览等领域深度应用。在研学导览中,人形机器人可以为学生们介绍景点的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参观,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领域的落地 。

七、软通动力:技术合作,构建机器人智能体系

软通动力作为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在业务范围、服务网络和行业积累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公司业务广泛,涵盖数字化创新、通用技术和数字化运营服务,服务超过 1100 家国内外客户,其中超 230 家为世界 500 强或中国 500 强企业 。在全球 40 余个城市设有近百个分支机构和超过 20 个全球交付中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响应和多区域同步交付的服务。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软通动力积极布局,与智元机器人签署合作协议,在机器人产品创新和场景示范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双方联合北京理工华汇等合作伙伴,开展技术攻关,聚焦星云具身智能计算平台、大小脑算法等领域的研发。软通动力还计划推出六款新型机器人产品,包括软通天擎 AD01 轮式机器人、软通天擎 LC01 双足人形机器人、软通天擎 LA01 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软通天汇巡检复合机器人、勘测复合机器人和放线复合机器人,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

在 AI 大模型方面,软通动力推出软通天璇 MaaS 平台,形成完整 AI 技术支撑生态。基于行业大模型的积累,公司构建了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体系,将 AI 技术与机器人硬件深度融合,提升机器人的感知、学习和决策能力。软通动力把 DeepSeek-R1 接入天璇 MaaS 平台,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全栈 AI 技术支持,加速业务创新。在工业制造场景中,借助这一技术体系,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生产任务和工艺要求,通过感知周围环境,自主规划操作流程,实现精准的生产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物流仓储场景中,机器人可以快速识别货物位置和信息,规划最优搬运路径,实现高效的货物搬运和存储管理 。

八、润和软件:软硬结合,开拓机器人细分市场

润和软件作为国家重点规划布局内的大型软件企业,在数智技术与服务创新领域不断探索,致力于通过国产化、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技术,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及全生命周期软件服务体系,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

润和软件具备强大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打造了覆盖 “云 - 边 - 端” 的软硬件产品体系。在软件方面,公司基于 AI、开源鸿蒙(OpenHarmony)、开源欧拉(openEuler)等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在硬件方面,推出了 HH-M 系列模组、HH-D 系列开发板等产品 。这种软硬件深度融合的能力,使润和软件能够为不同行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在金融领域,公司的 “金融软硬件一体化服务” 入选 “2025 未来银行科技服务商 TOP100” 榜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金融行业构建全场景覆盖的综合解决方案体系,赋能金融业务提质增效、行业数智化转型 。

在机器人领域,润和软件积极布局,推出了多款具有创新性的机器人产品。4S 店服务机器人 AIRobot,专为汽车 4S 店设计,具备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和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即时响应顾客需求,解答各种常见问题。它还支持数据收集和分析,帮助企业掌握客户偏好,优化产品和服务策略。在实际应用中,AIRobot 有效提升了 4S 店的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将客户等待时间缩短 40%,运用 AIRobot 的 4S 店在顾客满意度调查中普遍高出市场平均水平 30% 。

AI 中医机器人也是润和软件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机器人搭载基于 OpenHarmony 的润开鸿 HiHopeOS 智慧医疗发行版,配合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医舌色苔色定量分析方法,只需用户拍摄并上传舌面、舌底照片,结合智能问诊,就能快速自动提供舌象特征检测与识别结果,结合智慧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实现智慧组方、智慧方解、智慧评价和中西医融合核心功能,打造深度辨证、一人一方、精准组方,确保组方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诊疗。虽然这款产品尚未规模化销售,但已在部分商业设施和服务场景中试点,其精准性高达 85% 以上,为中医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升中医诊疗的效率和准确性 。

润和软件推出的新一代 AI 中枢平台 AIRUNS,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这一中枢平台以面向行业客户提供垂直领域的 AI 产品解决方案为主,能够对接盘古、文心一言、LLaMa、OPT、GPT 等各类大模型,同时配合可插拔的具有行业特性的小模型,在动态领域模型切换功能的支持下,可以快速形成智能化商业解决方案。在金融领域,基于 AIRUNS 平台和 R&A 金融大模型,润和软件推出一站式智能解决方案,整合智能问数、智能问答、智能审批、智能投顾及资产优化配置等功能,为金融业务提供全面智能化支持 。

九、盛视科技:行业深耕,机器人助力智慧场景

盛视科技在智慧口岸等 AI 行业解决方案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公司自 1997 年成立以来,深耕口岸领域已超过二十年,始终引领着口岸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的潮流 。目前,我国 300 多个口岸都采用了盛视科技的产品,“有口岸的地方,就有盛视”,这足以彰显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在智慧口岸建设中,盛视科技不断创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1999 年,公司首创研发深圳边检车辆快捷通系统;2004 年,首创车辆一站式验放系统;2005 年,首创旅客自助通道批量安装在罗湖口岸,开启了全国口岸旅客自助通关的新时代;2010 年,率先提出建设 “智慧口岸” 的理念;2018 年,在港珠澳大桥首次推出合作查验台,开创了 “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的新模式 。公司的旅客自助查验产品不断升级,第七代产品已规模化地应用到包括大兴机场、首都机场、天府机场等重要国门口岸,通过提高比对效率,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实现自动、准确的人证查验。在车辆查验方面,盛视科技将原本需要多次停车查验的过程简化为一次,将分步查验升级为 “联合查验”,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如莲塘口岸采用的 “一站式” 通关模式,出入境车辆最快仅需 10 到 15 秒即可完成全部查验放行,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

在人形机器人研发方面,盛视科技取得了重要进展。公司已建立了自己的机器人产品线,包括室内 / 外巡检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车底查验机器人、测温机器人、协运机器人等,在视觉感知、视觉神经网络等技术领域已有较深的技术积累 。其人形机器人将适配口岸旅客、车辆查验、港口船舶查验等场景,并可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的多元场景。在口岸查验工作中,人形机器人能够通过人脸识别、自动化数据处理等技术,快速识别旅客身份和车辆信息,极大地缩短查验时间,提升通关效率;在港口,机器人可以在船舶靠港时,进行自动化的检查和数据采集,确保船舶的安全和合规性,为海关管理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 。

盛视科技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孵化的类 ChatGPT 应用,已在国内边检、海关等场景得到了验证 。近半年来,公司新技术研究院在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对语言 NLP、视觉 CV、绘图 GC 等几大模型进行了专项迭代升级及多模态融合,现已具备应用于指挥中心、前台查验、业务咨询、图像识别、风险分析等更广泛业务场景的能力。公司还规划了多模态 M2-GPT 大模型,并计划将该行业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全面赋能智慧场景业务,通过 AI + 行业创新应用,持续引领、赋能行业发展 。

十、中控技术:工业赋能,人形机器人新探索

中控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其核心产品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连续 13 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23 年达 37.8%,在化工、石化领域市占率更是分别高达 56.3% 和 49.3% ,技术指标如系统可靠性达 99.999%,已比肩霍尼韦尔、艾默生等国际巨头,且价格比国际品牌低 30%-50%,服务响应速度更快,能提供 24 小时现场支持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中控技术积极布局,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投资入股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家及高端人才,共同培育全行业场景下人形机器人方向的新业务、新技术,推进产学研创新结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已于 2024 年内成功推出了 “领航者 1 号” 和 “领航者 2 号” 两代人形机器人产品,标志着中控技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将依托宁波零部件产业链尽快推动量产 。

中控技术还深入研究 AI 技术,以智能制造上层软件为牵引,整合多种机器人形态,为人形机器人注入工业灵魂,实现多种工业场景的应用,致力于打造 “无人工厂”。在沙特阿美项目中,中控技术的轮式防爆巡检机器人能够实现无人化巡检,用 OGI+TDLAS+AI 视觉 + 机器人等技术检测甲烷的泄漏源,实现甲烷泄漏的 “定性、定量、定位” 分析;斩获的沙特阿美 Central Warehouse 的 AMR 智能机器人项目订单,也赢得了全球流程工业顶级客户的高度认可,为机器人业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

在 AI 大模型方面,中控技术全面接入 DeepSeek,启动 “ALLinAI” 战略,构建 “1+2+N” 的智能工厂架构,形成企业运营自动化(BA)及生产过程自动化(PA)两大产品体系。在 PA 领域,发布了流程工业时序大模型 TPT;在 BA 领域,以 DeepSeek 为基座开发工业 AI 产品,并推出自主研发的 AI 应用 —— 中控智问。中控智问融合了大语言模型(LLM)和智能体(AIAgent)等前沿技术,旨在构建企业专属的知识问答与管理体系,重构工业软件,实现智能业务自动化,并支持定制或自主搭建各种 AI 场景化应用 。通过不断更新 DeepSeek 的基座大模型,中控技术充分利用其卓越性能及开放性,实现了从生产运行到企业运营全链路的智能跃迁,其 “工业 BA 超级智能系统” 在多模态感知中枢、工业级图数据处理和智能构建工业 APP 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

十一、东土科技:工业互联,融合 AI 与机器人控制

东土科技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锋,在工业互联网核心硬件及软件技术研发方面成果斐然。公司自主研发的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历经 30 年打磨,每行代码均为自主编写,通过了工信部电子五所源代码 100% 自主可控专业测试 。该系统具有高实时性、虚拟化等技术优势,能够满足快速响应、高精度作业的应用需求,为工业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东土科技积极布局,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产品和技术。公司研发的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工业软件 MaVIEW Robo,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它能够大幅降低工业机器人装配调试的复杂度,将原本复杂繁琐的装配流程简化,缩短装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使工业机器人的部署和应用更加便捷高效 。MaVIEW Robo 适配国内外主流的机械臂伺服驱动器以及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实现了视觉感知、AI 与机器人控制的深度融合。在分拣码垛场景中,机器人能够通过视觉感知快速准确地识别货物位置和形状,借助 AI 算法规划最优抓取路径,然后通过精准的控制完成码垛任务;在喷涂、焊接、装配等场景中,也能根据实时感知的信息,灵活调整操作参数,确保作业的高精度和稳定性 。

东土科技在 2024 年推出了与大模型结合的 AI 控制器,该系统内嵌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和 MaVIEW 工业软件,集成 AI 大模型推理引擎,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融合的智能与实时控制平台。AI 控制器能够将人类自然语言指令转换成机器人的运动命令,极大地简化了复杂的运动控制流程。用户只需说出 “拿起这个零件,放到指定位置” 等自然语言指令,AI 控制器就能迅速解析指令,将其转化为机器人各关节的运动参数,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动作,降低了人机交互的难度,提高了机器人的操作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 。

东土科技通过广州天目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间接参股北京一流科技,成为美团 AI 大模型的重要一环。一流科技的核心产品 OneFlow 深度学习框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首创自动数据模型混合并行、静态调度、去中心化和全链路异步流式执行四大核心技术,使用软件技术解决了在异构分布式集群上训练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所面临的大数据、大模型、大计算挑战,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东土科技借助这一优势,将 OneFlow 深度学习框架与自身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 AI 控制器和 MaVIEW Robo 软件的性能,为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其在复杂任务处理、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等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

十二、总结与展望: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在科技融合的时代浪潮下,这 10 家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与 AI 大模型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无疑为行业的发展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蓝图。昆仑万维以天工大模型赋予机器人智慧,在多领域展现出创新应用的潜力;凌云光凭借机器视觉与光通信技术,打造具身智能生态,推动机器人感知与交互的升级 。

科大讯飞的全栈技术能力,实现了人形机器人从技术原型到实际应用的跨越,在教育、医疗等行业发挥重要作用;中兴通讯的 ICT 融合优势,为 “Tina” 人形机器人提供强大支持,拓展了机器人在通信与智能交互领域的边界 。

岩山科技通过 AI 转型,探索机器人新场景,其 Yan 多模态大模型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为行业带来新的思路;软通动力的技术合作与智能体系构建,推出多款机器人产品,满足不同行业需求 。

润和软件的软硬件结合策略,开拓了机器人细分市场,4S 店服务机器人和 AI 中医机器人展现出独特价值;盛视科技在智慧口岸的深耕,将机器人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 。

中控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的深厚底蕴,为人形机器人注入工业灵魂,推动工业场景的智能化变革;东土科技的工业互联技术,实现 AI 与机器人控制的融合,在工业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与 AI 大模型的融合发展将迎来更加辉煌的篇章。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制造业中,人形机器人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推动智能制造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医疗领域,它们将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护理等工作,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家庭服务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得力助手,提供陪伴、清洁、购物等多元化服务 。

AI 大模型也将持续进化,其性能和智能水平将不断提升,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强大的 “大脑” 支持。模型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任务需求;多模态交互技术的发展,将让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加自然地与人类进行沟通和协作,实现更加紧密的人机融合 。

这 10 家公司作为行业的引领者,将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发力。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将激励更多企业投身于这一领域,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与 AI 大模型产业的繁荣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与 AI 大模型将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社区牛人计划#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