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官方下场,正式约谈了美团、京东和阿里。
要求彻底停止外卖战争,回归理性商业竞争。
网上有人说,不应该叫停啊,继续让资本放血到底,一直补贴下去,岂不是好事吗。
的确,资本放血,促进消费没啥问题,但如果打红眼了,陷入生死之战,现金流一旦崩断,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几家企业,每一个都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大户,比如京东,全职员工高达90万,如果把现金流烧光,财务出险,受难的还是员工。
其次,打外卖战这件事情,本身不产生任何社会价值,甚至还导致大量商家亏损,价格体系崩坏。
比如最近我去楼下吃饭,老板说,自从平台打仗后,人们都去线上点餐,线下堂食基本没啥人。而线上也不赚钱,因为你不补,别人补,你就没了客源,只能等死。
而且外卖战打响后,本来20块钱一份饺子,补贴完12块钱,现在恢复价格,客户不乐意了,说我们赚得多。
最后就是这次外卖打仗,又有无数小黑作坊起来了,这些作坊都是用的预制菜和劣质原料,也不讲什么卫生,但就是包装好看又便宜,抢走了一大波客源。让真正做餐饮的,没法做生意。
其实这就是内卷。

价格体系一旦崩坏后,想恢复就很难了,整个行业没有利润,从业者没有收入,也就不会消费。而消费者看似拿到了优惠,但实际上,收入也会跟着下降。
毕竟你的消费是别人的收入,别人的消费也是你的收入。经济靠的是循环,当然也有正循环和负循环。
比如这波除了消费者几顿饭,几杯奶茶便宜了,但实际收入提高了吗?并没有。
说实话,当国外科技企业卷科技的时候,中国企业还在送外卖抢用户,看到这样的竞争状态,我还挺着急的。
因为别人是在给社会经济找增量,而我们则是在存量市场拼刺刀,是无限的内卷和消耗。
一旦未来,对方AI能力完全碾压我们,用高溢价科技继续换取我们的廉价劳动力,用科技霸权封锁我们的增量市场。
那当下的内卷环境,将会更加内卷,人们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我们要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卷?
比如光伏产业,这么好的产业,领先全球,结果硬是自己把自己卷死了,卖给国外的价格非常低,纯属是用国内劳动人民的汗水,给外国人创造福利。
还有新能源汽车,宁愿自己不赚钱,也要把对手杀死,把供应链的利润压缩到极致,把员工工资压倒极限,恨不得都996连轴转。最后汽车照样还是卖不出去。
为什么这么卷?
我觉得,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了“战略的懒惰”。
比如某游戏大厂,只要别人做一款游戏火了,他就马上拿来抄,然后套用同一个运营模版,开发出一系列的圈钱玩法,割国内用户韭菜。
为什么当初黑悟空神话出来的时候,撼动全球?
是因为中国终于走出了一家企业,用实力把中国游戏工业送上了国际舞台。还有《哪吒》的出世,建立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史的里程碑。
创新,才是正途,而不是内卷。
但大多数企业,现在为止,依然搞不清楚状况,你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价格永远比你低,直到把一个行业做到彻底不赚钱,以把别人踩在脚下作为胜利的参考。
当年共享单车大战,最终产能过剩,漫山遍野都是废铜烂铁,行业彻底干崩了。
现在的新能源车,又是这样,你生产2000台车,我就生产20000台,你生产20000台,我就生产200000台。
各家都在拼产能,结果有的车,造出来,就根本没人买,还要继续造。他们从来不思考,为啥没人买,是不是产品问题,设计问题。他们只认为是不够便宜。
结果又是一堆破铜烂铁,而背后则是无数劳动力的压榨。
其实他们根本不明白,社会总需求是有限的,存量市场下,只有真正的好产品才能撬动更多的细分需求,这个道理,小米懂、华为懂、理想懂,至于其他,就不说了。
世界最不卷的地方是欧洲。
其实刚开始也卷过,但马上发现不对劲。
因为工厂生产再多东西,需求都是有限的,反而牺牲了大量人的劳动时长,人们没了幸福感。
于是他们开始控制产能,把价格提高,这样企业就有了利润,当地还成立了工会,保障劳动者的收入,收入高,消费高,企业有利润,继续发高薪,这样恰恰又形成了新循环。
可能有人说,欧洲那是福利高、保障高,经济发达,我们能比吗?
那么越南呢?泰国呢?还有马来西亚等等。
这些地方都很穷的,但是人们也不卷,尽管工作再累,自己也需要生活,下班了喝喝啤酒,海边逛一逛。如果老板要求加班,员工就集体抵制。
全球,唯独东亚人是最卷的,除了中国,还有日韩。
结果前段时间去日本,发现日本人也不卷了。因为年轻一代拒绝 “过劳文化”,对 “工作即人生全部” 的价值观产生逆反,更倾向于 “工作是为了生活,而非生活为了工作”。
如果资本压榨太厉害,他们就用“低欲望”进行抵制。其实这些年日本人的幸福感反而是在上升的。
再看中国人,从生下来那刻就开始了。
学习好不好啊?大学考进985了吗?娶的老婆家庭如何呀?嫁的男人行不行啊?结没结婚啊?买没买房和车啊?生的孩子乖不乖啊?孩子学习好不好啊?大学考进……
所有人都在比,都想成为人生人,都认为自己不是普通人,孩子更是天选之子,不努力就白瞎了天龙基因。
然而人们在不断努力和欲望的加持下,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害怕干不好,被老板批评,从而低声下气,害怕被裁员,从而表演式努力,害怕升不上去,即使身体被搞垮了也无所谓。
但他们并不知道,需求是有限的啊。
比如清华每年只招收4000个学生,孩子们补习,是4000个,不补习也是4000个。但为啥要补习呢?
因为一些人总觉得,我补习,我就赢了,就能把你踩在脚下。结果一个补,两个补,三个补,千千万万的孩子都被送进了补习班。
拼得头破血流,发现机会还是头部那4000个。而自己的孩子却因为被极端压榨,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在其他方面变得平庸。
当然这也跟社会,脱离不了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百年历程,社会阶层流动性一度很高,但近年来,突然就跌入了 通缩的“存量竞争” 阶段。
优质教育资源、高薪岗位、核心城市房产等 “机会” 增速放缓,而参与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数量庞大。
这种 “僧多粥少” 的局面,迫使人们通过 “加码投入”争夺有限机会,形成 “卷上加卷” 的循环。
而中国本来可以实现多元化生活的,比如三四线城市,本来就是一方净土,不需要那么拼命,生活节奏慢一些,能给更多人幸福感。
结果硬是把房价抬高,物价抬高,让人们买不起房,从而被迫过度劳动,接盘高房价。但这些透支的劳动力,最终化成的利润到哪里去了呢?是一些人的歌舞升平,是街道边的形象工程,是皮带哥转移到国外的资产,和2万多亿的债务。
易经有云,阳盛阴衰,过犹不及。
这根弦一旦崩断了,琴就彻底毁了。
现在就是这样,极端的内卷压力下,国内年轻人开始用行动进行抵制。不结婚,也不生娃,不消费也不买房。
“老登们,您们继续卷,我就不参与了。”现在00后的心态非常佛系,甚至有点儿像泡沫后的日本,欲望极低,觉得再努力都没用,还不如不努力。
这样的情绪,正在广泛传播,而唤醒年轻人的拼搏欲,又要花几十倍的功夫,这点从刺激生育就能看出来。
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安全感、有预期的环境,其次要为人们打开上升的通道,让竞争更公平,避免无意义的消耗,优化资源分配,完善社会保障,还要拓宽成功的评价标准。
起码,可以让人们有权利选择不努力的人生,可以在房价低、物价低的地方,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而那些真正想拼搏的人,大可以去一二线城市,去努力奋斗,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高光时刻。
这两者并不冲突。
但我对宏观调控,其实不抱有太多希望,所以我一直在建议大家,不要沉迷于宏大叙事,而是要讲好自己的微观故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距离我们是很遥远的,对于我们来说,修身齐家足以,拥有一个吃饭的技能,积累出第一桶金,通过投资日富一日,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过好小日子,比什么都强。
不被世俗裹挟,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不活在别人设计的游戏规则里,不卑不亢,不焦虑内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真正跳出内卷。
人的痛苦,大多来源于欲望与掌控力之间的失衡。
当能力不足的时候,切记不要追求太多,否则会被欲望牵扯,痛苦而煎熬。这时候反而要放下执念,专注当下,当能力提高后,再去进一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
普通人能不能逆袭,没有人能保证,但足够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一定能提高逆袭的概率。终生学习,徐徐图之,我接下来也会分享一些投资方面的见解和分析,帮大家穿越周期,过得更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