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李药业的增长势头还在延续。
根据财报,去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5亿元,同比增长16.77%;归母净利润6.15亿元,同比增长80.7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30亿元,同比增长44.85%。
近日,甘李药业也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该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亿元至6.4亿元,同比增长100.73%至114.12%;扣非净利润4.6亿元至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2.47%至293.99%。

这样的业绩增势更进一步证明了周期性挑战只是暂时的。
集采深入阶段,甘李药业借势攀升
近年来甘李药业的发展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集采。公司业绩增长背后,集采压力正逐渐转化为不可或缺的动力。
“压力”阶段,较为激进的降价策略压缩了药企利润空间。据悉,在2021年的胰岛素专项集采中,为甘李药业贡献超九成业绩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速秀霖)、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速秀霖25)、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锐秀霖)等六款胰岛素产品悉数入围,平均降价幅度高达65.33%。
基于此,甘李药业在2022年也遭遇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此后公司在利润低位徘徊了许久,难回巅峰水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集采中产品价格下降了,“量”却实现了不小的提升。财报显示,2020-2023年,甘李药业胰岛素制剂的销量从2986.65万支增加到7321.07万支。
对此,甘李药业认为,“集采降价虽然提高了销量,但短期内销量增长尚不能冲抵价格下降对收入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若能将“以价换量”转变为“量价齐升”,甘李药业还是有望实现翻盘。
接续集采让甘李药业找到了机会。具体而言,近几年的集采已经从试点到推开再到深入,这一过程中,入围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集采政策也随之调整和优化,价格回调显现眉目。
甘李药业成为新趋势下的受益者。
在2024年胰岛素接续集采中,甘李药业六款胰岛素产品全线中标,价格平均回调涨幅达到31%。另外,公司获得首年协议量共计4,686万支,较上次集采协议量增长32.6%,其中三代胰岛素产品协议量4,355万支,较上次集采协议量增长1,156万支,占三代胰岛素产品总量的30%。甘李药业三代胰岛素市占率也从2021年的8%提升至2024年的30%,逐渐逼近诺和诺德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40.2%)。
与此同时,公司的国际化篇章也已经开启。根据2024年年报,甘李药业已在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和商务活动。此外,公司加速推进产品在欧美国家认证,不断扩大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影响力。2024年,甘李药业出口额持续攀升,国际收入达5.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89%。
显然,集采、出海两大驱动力正在帮助甘李药业抵达高光时刻。而在这两大驱动力背后,还有一大决定性因素——研发实力。
甘李药业的野心:创新不止,增长脚步不停
无论是集采还是出海,其中占据绝对优势的都是实力不俗的产品,这也对相关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在研发创新方面,甘李药业的技术底色其实颇为浓厚。据了解,该公司为我国首家掌握产业化生产胰岛素类似物技术的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质量第一 永远创新”的企业宗旨,先后成功研发出多款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产品,涵盖长效、速效、预混三个胰岛素功能细分市场。
20年前,甘李药业曾靠自主研发的首款国产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长秀霖,打破了赛诺菲等外资垄断;而来到现在,该公司仍然在通过新药研发,探索国产糖尿病药物的领跑路径。
以甘李药业在研1类新药博凡格鲁肽注射液为例。据介绍,该产品是一款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超重体重管理,临床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
财报透露,2024年6月,甘李药业在中国完成了一项博凡格鲁肽注射液针对肥胖/超重体重管理的IIb期临床试验,并于2024年11月在一年一度的美国肥胖症周会议(ObesityWeek 2024)上报告该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每两周一次(Q2W)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肥胖/超重受试者中减重效果显著,治疗30周最高剂量组平均可减重17.3%,且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与同类竞品药物非“头对头”对比,每两周一次博凡格鲁肽注射液的II期临床数据(经安慰剂调整后30周体重减轻16.3%)超过了周制剂GLP-1R/GIPR双激动剂替尔泊肽(Tirzepatide) 在中国肥胖人群III期研究SURMOUNT-CN中的表现(经安慰剂调整后52周体重减轻15.1%),以及周制剂GLP-1R/GCGR双激动剂玛仕度肽(Mazdutide)在中国肥胖人群III期研究GLORY-1的减重效果(经安慰剂调整后48周体重减轻14.4%)。
另外,在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甘李药业于2024年7月在中国完成了一项博凡格鲁肽注射液针对2型糖尿病的IIb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4周后,相较于司美格鲁肽(诺和泰),展现出更为突出的降低HbA1c(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效果。
目前甘李药业对新药的信心也比较充足。其认为,公司在GLP-1RA领域的布局较为前瞻,并积极寻求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基于双适应症研发、双周给药及双国同步推进的战略,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已经展现出不错的临床表现,有望成为全球首款GLP-1RA双周制剂,这也意味着可观的商业空间。
根据IQVIA数据库,预计到2030年,降糖和减重领域的市场规模合计约2100亿美元。目前来看,“传统产品托底、创新产品跃升”的发展模式正在撑起甘李药业的扩张野心。
来源:医药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