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BK0475)$ $长沙银行(SH601577)$ $北京银行(SH601169)$
2025年三季度A股银行板块一个显著特点,农业银行(A股)股价在2025年9月4日大幅上涨5.17%,总市值达到2.55万亿元人民币,超越了工商银行,成为新的“宇宙行”;邮储银行(A股)当天也上涨了2.90%,市值突破2万亿元,两者均刷新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整个银行股指数这两个月下跌了大约10%,许多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则表现疲软。
市场风格与资金偏好
当前市场存在明显的“资产荒”现象,即缺乏安全的高收益资产。在这种情况下,风险低、分红稳定的资产吸引力凸显。国有大行凭借其高且稳定的股息率(接近4%),成为险资、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的“避风港”。这些长线资金的持续流入,对股价形成了有力支撑。
市场观点也开始发生变化,认为银行股正从“顺周期”品种转向“弱周期”品种。这意味着即使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其底层资产风险有兜底,资产质量稳健,业绩相对稳定。而很多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则更依赖经济活力,在当前环境下吸引力下降。
市场资金的行为确实加剧了这种分化。
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主流资金追求“确定性”,从基本面稍有瑕疵的品种流向“核心资产”。
A股市场不同板块间出现了“电风扇式”的快速轮动,中小银行股更容易成为短期资金博弈的对象,而非长期持有的标的,股价波动因而更大。但这通常是短期战术行为,并非长期趋势的根本原因。
对于国有大行,其高股息、弱周期的逻辑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可能仍具吸引力。但持续上涨后,其估值优势相比年初可能有所下降,短期内波动可能会加大。
对于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其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持续性(影响信贷需求和质量),以及自身能否成功进行业务转型、优化负债成本、并切实加强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
所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的强势与众多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的走弱,并非简单的“主力资金故意打压”,而是市场在特定宏观环境下基于基本面、风险偏好和资金属性做出的自然选择。
这反映了当前市场对 “确定性”和“安全性”的溢价非常高。如果你倾向于稳健投资,高股息的国有大行可能更适合你;如果你对经济复苏有信心,并且愿意花时间深入研究,一些被错杀、但基本面正在改善的股份制银行及中小银行或许存在长期布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