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近期北交所个股表现活跃,北证50指数本周创出历史新高。而北交所新股表现则尤其亮眼,如8月20日上市的宏远股份,在上市首日便大涨358%!
而明日又将迎来一只北交所新股,那就是能之光。公司深耕相容剂、增韧剂和粘合树脂等功能高分子产品市场,在相容剂市场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创始人张发饶于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留学归来后创办了公司。那么,能之光明日上市有哪些看点呢?
深耕功能高分子产品,所在行业快速增长
能之光主营业务为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深耕相容剂、增韧剂和粘合树脂等功能高分子产品,自主研发出了300多个牌号的产品,产品应用领域覆盖家电、汽车、线缆等多个终端市场。核心产品相容剂方面,公司是国内较早实现相容剂国产化的企业。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相容剂市场规模预计为71.30亿元,其中公司相容剂市占率约8.07%,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公开资料显示,能之光的创始人张发饶于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经其博士导师推荐,赴日本高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张发饶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受到业界瞩目,被多家媒体重点报道。留学归来后,张发饶在宁波北仑创办了能之光,并带领团队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最终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公司主营收入按产品类型可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高分子助剂(5.75亿元,占2024年营收的95.37%)、功能高分子材料(0.28亿元,占2024年营收的4.63%)。2022年至2024年报告期内,高分子助剂产品始终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收入占比稳定在90%以上。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全球高分子材料助剂行业取得了快速增长。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高分子材料助剂市场容量约1103亿美元,2013~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65%。
业绩方面,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5.69亿元、6.11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5.02%、2.44%、7.26%;实现归母净利润0.22亿元、0.50亿元、0.56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9.45%、127.80%、12.31%。根据最新财务情况,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06%;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1%。
公司本轮IPO共发行新股1700万股,共募集1.225亿元。公司本轮IPO募投资金拟投入2个项目。其中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投资总额9116.60万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3541.85万元。
估值优势明显,所在板块新股表现强劲
可见,能之光基本面上有不少亮点。那么,其在上市首日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首先,如果参考近一个月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现,能之光在上市首日可能会有不俗的表现。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统计发现,近一个月来,A股上市的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311%,涨幅中位数为315%。而从能之光所在的北交所来看,其新股表现则更是亮眼。北交所最近上市的10只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329%,涨幅中位数为310%。
如果能之光在上市首日能够达到近期上市新股的平均涨幅或涨幅中位数,那么其上市首日的涨幅重要参考区间是310%~329%。
其次,从估值的角度来看,能之光估值优势较为明显。数据显示,能之光发行市盈率为9.74倍,能之光的可比公司为鹿山新材、瑞丰高材、呈和科技、汉维科技,剔除异常数据后,可比公司平均动态市盈率为24.1倍,因此能之光估值优势明显。如果能之光在上市首日的估值要达到可比公司估值的平均水平,意味着其需要在上市首日上涨147.4%。
再次,从发行价来看,能之光的发行价为7.21元/股,这个价格在北交所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今年以来,发行价处于7.21元附近的2只北交所新股,在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334.7%,表现较为优异。
综上,能之光所在行业前景较好,公司业绩相对稳健,估值优势明显,其在上市首日达到可比公司估值的平均水平或许不难。加之近期北交所市场情绪较好,公司发行价中等偏低,亦可以期待其上市首日涨幅达到北交所相近发行价新股平均涨幅334.7%。
免责声明:本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