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3 14:55:40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湖南
带走2人 //@柳大树 :A股上市最快st,北证第3支,st铁发
发表于 2025-08-12 21:15:32 发布于 广东

$交大铁发(SZ920027)$   交大铁发全称西南交通大学铁路发展有限公司。是北交所2025年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最近因为新藏线而被广为人知,其毫米级沉降预测技术也格外受到关注。该轨道监测系统已应用于青藏铁路,可直接迁移至新藏线。而交大铁发背后的大树——西南交大也将以 “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输出”三位一体模式,深度赋能新藏铁路建设。

而西南交通大学(简称“西南交大”)作为中国轨道交通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和人才摇篮,自1896年建校以来,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南交通大学引领了我国铁路发展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我国铁路技术的自主化。

高速道岔技术:王平教授团队突破德、法技术垄断,自主研发250-350公里/小时高速道岔,应用于京沪、武广等高铁干线,迫使国外同类产品降价近50%,为国家节约巨额资金。

牵引供电系统:钱清泉院士团队研制国内首套电气化铁路多微机远动监控系统,占据国内85%市场份额;高仕斌团队开发的高铁供电综合监控系统(SCADA)覆盖京沪、哈大等线路,故障处理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分钟,并出口格鲁吉亚、埃塞俄比亚。

无砟轨道与精密测量:首创CRTSⅢ型无砟轨道技术和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体系,支撑高铁高平顺性建设,直接应用于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项目。

高温超导磁悬浮:建成全球首个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试验线,悬浮成本仅为低温超导的1/50,为时速1000公里以上超高速交通奠定基础。

同相供电技术:李群湛团队研发世界首套同相供电装置,解决高铁“过分相”断电难题,提升运行连续性。

新能源轨道交通:研制世界首列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西南交通大学构建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撑全产业链创新。

核心实验室与平台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世界唯一的六轴机车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模拟时速达600公里,承担CRH380A等动车组安全测试,为高铁动态性能优化提供核心数据。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高铁供电SCADA系统,监控规模达150万点(远超日本50万点),实现全网供电状态实时管控。

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主导中国标准动车组安全测试,推动高铁技术从引进消化迈向全面自主创新。

西南交通大学在产学研融合与成果转化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与中铁二院、南车集团等共建全球首个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推动磁悬浮、空中轨道列车等技术产业化。长沙中低速磁浮快线核心控制系统即源于此合作。

孵化企业如交大光芒,成为轨道交通自动化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技术覆盖全国高铁供电调度系统。

西南交通大学培养了大量行业骨干力量,输送了无数专业化人才。

教育体系奠基:1952年创建全国首个铁道牵引电气化专业,曹建猷院士确立我国铁路电气化工频单相交流制标准,培养首批骨干参与中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建设。

人才输出规模:中国电气化铁路设计、施工、运营领域70%骨干来自西南交大,国内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多数为其毕业生。

院士与领军学者:培育沈志云(高速轮轨之父)、钱清泉、翟婉明等院士,其团队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弓网受流安全等领域填补理论空白。

西南交通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助力高铁“走出去”。

支撑国内重大工程

参与所有高铁及城市地铁项目,如青藏铁路(世界海拔最高铁路)、京津城际(世界运营速度最快铁路)的科研试验与技术优化。

研发的“高速列车弓网受流关键技术”保障京张高铁等复杂环境安全运行,获2020年中国铁道学会科技一等奖。

推动技术国际化,标准输出:高铁供电监控系统、无砟轨道等成果成为“中国高铁出海”主打技术,应用于中泰、中尼铁路等“一带一路”项目。国际认证:牵引变压器等装备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空载损耗降低40%,噪音仅47分贝,引领绿色铁路技术。

新藏铁路(新疆-西藏铁路)的建设,西南交通大学将在技术研发、工程攻关、智能化应用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核心技术研发与工程攻关,高原铁路建造技术。冻土与地质难题:西南交大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积累了高原冻土稳定性控制技术(如主动冷却路基、热棒技术),并参与川藏铁路前期地质勘测,其测绘学科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实现复杂地形的毫米级形变监测,将为新藏铁路的冻土区、地震带施工提供核心数据支持。

桥梁隧道技术:依托土木工程学科(教育部A-评级)和桥梁工程经验(如钱塘江大桥技术传承),西南交大有望主导新藏铁路高海拔隧道的通风、支护设计,以及跨峡谷桥梁的抗风抗震优化。

轨道与供电系统创新

吕其兵教授团队研发的钢轨闪光焊成套技术已应用于京沪高铁等工程,可解决新藏铁路超长无缝钢轨焊接难题,提升轨道平顺性与耐久性。

钱清泉院士团队开发的高铁牵引供电SCADA系统(监控规模全球第一)可适配新藏铁路的无人区供电需求,实现远程故障秒级响应。

智能化与灾害防控系统

AI运维与灾害预警

西南交大团队开发的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PSO-SVM)已成功应用于青藏高原滑坡易发性评估,在小样本条件下预测精度达84%。该技术可集成至新藏铁路的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实时分析冻融循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等数据。

依托智慧交通国家级实验室,研发轨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0.1mm精度),结合光纤传感器网络,实现桥梁隧道的应力实时监控(西交铁发)。

无人化施工与运维装备

校属企业交大光芒的自动化调度系统、金鹰重工在研发中联合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搭建技术平台,推动大型养路机械、钢轨处理技术等核心领域的突破。其高原养护机械(如除冰机器人)可通过技术转化应用于新藏铁路,减少高海拔人工作业风险。

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全球首个载人试验线)虽短期内难直接应用,但其耗、高速度特性可为远期高原超高速交通提供技术储备。

高原特殊环境适配技术

生态保护与绿色建造

继承青藏铁路的环保经验(如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植被移植技术),西南交大环境学科(ESI全球前1%)可为新藏铁路提供高原生态修复方案,减少对脆弱生态的扰动。

研发低温耐候材料(如-40℃适配混凝土),保障极寒环境下结构稳定性。

生命保障与安全系统

基于青藏铁路的高原病防治体系,开发智能氧舱车、便携式血氧监测装备,提升施工人员健康保障水平。

主导或参与制定高原铁路建设国家标准,如《高寒地区无砟轨道技术规范》《极端环境电气设备防护标准》等,推动中国标准向“一带一路”高原铁路项目(如中尼铁路)输出。

通过川藏铁路工程博士专项、高原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项目,培养冻土工程、智能监测、灾害防控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援藏教育协作:西南交大持续支援西藏大学工学院,联合开设“高原轨道交通”课程,为新藏铁路储备本地化技术团队。依托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推动新藏铁路相关技术(如无人机勘测、3D打印路基)的产学研转化。

校办企业交大铁发的轨道监测系统已应用于青藏铁路,其毫米级沉降预测技术可直接迁移至新藏线。联合中铁二院、中车集团等企业申请国家专项债(新基建占比15%),推动新藏铁路智能化项目落地;通过“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33家成员),引入国际技术资源。

西南交大将以 “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输出”三位一体模式,深度赋能新藏铁路建设

作为中国高铁技术的摇篮,西南交大在新藏铁路中的角色不仅是技术供应商,更是破解极地天堑、重塑边疆经济的战略支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