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佳精密(SZ920005)$ MIN注射成型机器人灵巧手,2025年有望实现一千万净利润
MIM 注射技术,其全称为金属注射成型(Metal Injection Molding)技术。MIM 技术在机器人的制造中有诸多应用,具体如下:
• 人形机器人:
灵巧手与关节:特斯拉 Optimus V3 人形机器人预计单台用到超 200 个 MIM 零件,其灵巧手需 22 个以上自由度,MIM 可批量制造厚度小于 0.1mm 的微型齿轮、轴承、连杆等,实现±0.1mm 手指关节重复定位精度,助力达成指尖触觉反馈功能。
减速器组件:谐波减速器的柔轮、RV 减速器的行星齿轮等借 MIM 工艺可实现高密度、低摩擦的精密结构,钛合金 MIM 柔轮厚度能达 0.1mm,比传统钢制件轻 60%,且可降低超 40%的成本。
轻量化骨架:使用钛合金 MIM 粉末制作机械臂臂杆连接件等,可减重 30%并维持高强度,减少整机重量,有助于提升续航时长。
• 手术机器人:
精密器械:手术钳、骨科关节等需 Ti-6Al-4V 等具备生物相容性的材料,MIM 工艺可确保材料密度均匀性超 98%,公差控制在±0.03mm 微米级,契合手术操作的高精度要求。
微型传感器外壳:用 17-4PH 不锈钢经 MIM 制造的外壳,能集成散热孔与电磁屏蔽结构,满足手术机器人高功率密度微型传感器的微型化及复杂功能需求。
• 工业与服务机器人:
传动系统:协作机器人关节处的 MIM 齿轮、丝杠等,精度可达 IT6 级,寿命可超 10 万小时。例如海昌新材开发直径 2mm 的 MIM 齿轮用于协作机器人关节,重量可降低 35%,同时让传动效率提升 15%。
定制化多功能组件:借助金属-陶瓷复合等多材料共注射技术,一体化制造兼具散热与结构功能的组件,在简化结构的同时,可削减装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