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乐路,位于成都一环路西一段,是以一家公司名字命名的道路,这里有一个四川人熟知的区域乳业品牌。
9月8日,菊乐路依旧人来车往,但悲声暗涌——78岁的菊乐股份(874569.NQ)创始人童恩文在上周末悄然离世。没有花圈夹道,但自发赶来的白发老员工,送别童恩文,道一声他生平“好得很”。
童恩文的好,一个是把企业办得好,另一个是人好、情义重。退休员工感叹这是一位“好得很”的董事长。
这一段“情与义”要追溯到青羊宫,那是童恩文与这批老员工的梦开始的地方。“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童恩文最喜欢的诗句。
他把喜欢的诗句写进了自述里,自述里有他的生平。尽管他只是一名高中生,但背后的家族却十分显赫:他的父亲童凯是中国第一代学习无线电工程的留美学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曾祖父童兆蓉曾在陕西任西安府知府;他父母结婚时的证婚人是胡适。
临近70岁时,他曾感叹希望以放弃一切的代价让时光倒流,“可以从现在这么好的时代重新开始。当然,这是幻想,不可能的事”。他曾表示,菊乐的后一个50年要靠年轻员工。后童恩文时代,菊乐股份依然要解答“走出四川”的难题。
“我十八九岁和他一起‘打江山’”
9月8日,星期一。菊乐股份的在职员工和退休员工收到了一则消息:78岁的创始人、公司实际控制人童恩文去世。
这则消息令人意外。就在7月29日,菊乐股份召开董事会对外宣布,童恩文因身体原因暂无法履行董事长职务,由女婿GAO ZHAOHUI代行董事长职责。
“我是11点多才到的公司,听朋友说(童恩文)去世。他是一个很好的老总,对员工各方面都很可以。”在菊乐股份退休的杨阿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慨。她于1993年来到公司,自己30多岁就和童恩文一起工作。她也是突然听到有人说童恩文去世,然后自发前往公司悼念他。
14时17分,记者看到菊乐股份门口还聚集了多名退休员工,有的已经70岁。“我十八九岁和他一起‘打江山’。”他们都是自发组织前来悼念童恩文,跟他告别。
菊乐股份公司门口没有鲜花和纪念点,公司将悼念地点设在五楼,悼念童恩文需要跟工作人员对接。上述退休员工表示不确定童恩文去世的原因,只是听说“得病了”。菊乐股份公告的去世时间是9月6日下午。
上述退休员工对童恩文评价颇高,有人连续用三个“好得很”形容,有人在1分钟的采访里说了多个“很好”。
“他对员工很好很不错。大家觉得这个老板很不错。菊乐公司这么多年的辉煌是因为他很尽心尽力。”杨阿姨表示,对公司来讲,童恩文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个好领导。更重要的是,他对员工非常好。例如,公司普通员工一旦有家庭困难,他要么“出钱”,要么“出力”去照顾。“家庭条件不好的员工,他都会帮忙,这些都是大家认同的。”
有退休员工表示,童恩文“为我们着想,很体贴我们”。
9月8日17时,菊乐股份公告:“童恩文的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一位睿智的导师和一位慈祥的长者,他留下的宝贵物质与精神财富,将持续滋养和引领公司未来的发展。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对童恩文先生为公司付出的无数心血和做出的巨大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对童恩文的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缅怀,并向其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曾希望“时光倒流”
童恩文与菊乐股份的故事,可以从20世纪60年代说起。1966年,童恩文进入成都化学制药厂工作,1984年创建“菊乐”品牌。后来,他和它一起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激荡岁月,一起成长。
多数时候,人们的目光会聚焦于那些改写行业格局、站在时代潮头的商业巨子——他们的名字与资本神话、模式创新绑定,成为时代的注脚。但在这些宏大叙事的缝隙里,还藏着另一种企业家:或许他没有改写消费行业的规则,也没有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但用“情义”让员工记了几十年。
童恩文在自述中提到了多位厂里的“零工”,比如刘大爷、甘大爷。他曾说:“布满皱纹苍老的脸,反映出一个中国普通劳苦大众艰辛的一生,是我不会忘记的。”
他有难以忘记的人,他也成为别人难以忘记的人。这些自发来悼念的退休员工,不少来自成都化学制药厂,这家工厂主要生产红油漆和香蕉水。
提到菊乐股份,上述退休员工会强调“药厂老员工”的身份,称自己还是小姑娘的年龄,就和童恩文一起打拼。一名70岁的退休员工反复提及成都化学制药厂当年的厂址——青羊宫,“我们都是那一片药厂的”。
1992年,菊乐股份将办公地点从临近青羊宫的百花潭搬迁至现在的地址,附近的一条路也以公司名字命名。
童恩文刚进成都化学制药厂时,还是一名不到20岁的高中生,从普通工人做起,最终成长为药厂厂长。
“我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有6个儿女,除我之外都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所以读书似乎是我人生的必由之路。1965年我毕业于成都重点中学树德中学。”童恩文曾说。
他尝试把成都化学制药厂改制为成都菊乐企业。他曾兴奋地提到:“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改革年代,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开放,有利于企业发展。”他认为企业的商业逻辑是激励员工——采用经济责任制度或任务提成制,或是设立新公司,发行股票来保障员工们(的)经济收入,即老员工有股票,新员工有提成,促进企业良性循环,不断发展。
药厂的技术积累奠定了“菊乐”的品牌基础。1984年3月的一天,青羊宫举办了一场花会,童恩文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艳阳高照”。在花会上,他把甜菊甙加柠檬酸配制在冷开水中,用塑料袋制成饮料试销,销售情况很好。受此启发,他随后决定用甜菊甙做甜味剂制成饮料,从而推广甜菊甙的销售。要把原星火制药厂改成一个饮料车间,在办理相关手续时,要有正式商标,想到这一切均由甜叶菊而来,他便以“菊乐”二字命名,这就是“菊乐”品牌的由来。
童恩文将“菊乐”品牌越做越大,退休员工对他的念念不忘,或许从他这几段自述中能找到答案。
“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之一。对国家,我们以不断增加的税收来回报,现已达到每年几千万元规模;对用户,我们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来体现;对员工,我们尽可能提高其收入与待遇,逢年过节均有奖金,其子女上初中、高中、大学均有现金祝贺,给每个员工都购买社保、医保等保险。在企业40年庆时,30年工龄的老员工出国旅游。”他说。
他强调:人在茶要热,人走茶也不能凉,因此慰问老职工等成为工作惯例。
1992年的成都红庙子街头,彼时这里号称“世界第一的街头股票市场”,1000元买的菊乐股票,转手就能卖3000元。
他在临近70岁时感叹,这也是菊乐股份的第五十年:“50年!我已近古稀之年,再没有第二个50年了。”他感谢在菊乐股份前一个50年中那些曾与其一起奋斗的员工。对于菊乐股份的后一个50年,他说要靠年轻员工。他常告诉新员工,要“忍”与“韧”,忍住艰苦的条件,韧性是要经得起打击、别人的误解和事业的挫折。“对人不能绝对地大公无私,一般人都做不到,包括我自己。但大公小私、先公后私能做到,只有长期的努力与踏实工作,抓住各种商机,才能一步步走向事业高峰。”
他还想拼,希望以放弃一切的代价让时光倒流,“可以从现在这么好的时代重新开始。当然,这是幻想,不可能的事”。
最后,他只能感慨从青羊宫开始,到终老的浣花溪:人生如梦。
菊乐股份进入后童恩文时代
2011年,童恩文以非凡的远见和开阔的胸襟积极推进领导力传承,精心培养新一代管理者,确保公司管理权平稳过渡和战略持续发展。
正如童恩文过往的思路,以发行股票来激励员工。然而,菊乐股份的资本市场之路走得有点磨人。
2017年12月,菊乐股份首次递交招股书(申报稿),但2018年3月公司撤回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2019年8月,菊乐股份再次递交上市申请,但因为内控等问题,上市计划再度中止。到了2020年6月,菊乐股份第三次冲刺上市,又因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和验资机构在财务审计上出现错误,上市进程再次搁浅。2022年7月,菊乐股份启动了第四次IPO,但2024年6月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2024年9月,菊乐股份成功挂牌新三板。随后,公司启动北交所上市辅导。菊乐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32亿元。成长性是菊乐股份看重的一件事,虽然作为四川区域知名饮品,但公司希望拓展川外市场。
在2025年半年报中,菊乐股份提到了区域集中度风险,公司收入仍集中于四川省成都市,而同区域内还有伊利股份、新乳业等同行业企业,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相较于成都市内,公司在成都市外以及四川省外市场的开拓起步较晚,相关市场的拓展需要进行针对性产品研发、物流和经销商网络建设以及销售团队搭建,还需要时间和宣传积累并提升品牌知名度,这些都对公司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若公司出现市场开拓不力或现有市场需求降低等情形,都将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