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5贝壳财经年会“科创与金融共振,北交所助力‘新质’先锋”主题分论坛启幕。
在圆桌讨论环节,并行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陈健,锦波生物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唐梦华及华岭股份副总经理周军三位北证市场上市公司高管齐聚,并同三位长期耕耘北证市场的“生态圈”机构代表——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北京银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王晓宁、万家北交所慧选基金经理叶勇,共同就“中小企业如何借助北交所创新成长”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再融资“添翼”,北证市场首批“双指数成份股”谈成长收获
2025年上半年收官,北证50指数大涨39.45%,领涨A股全市场主要指数。6月底,北证市场正式启动北证专精特新指数,这意味着北交所进入“双指数时代”,并行科技、锦波生物与华岭股份均是首批“双指数成份股”。
2025年春节后,随着“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出,触发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A股市场算力股备受市场关注,其中就包括全A股市场中首家提供专业算力服务的上市公司——并行科技。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收盘,并行科技股价年内已涨106.82%,而年初时并行科技股价最高涨幅曾超过300%。
陈健在圆桌现场坦言,算力服务是资本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业。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裕,银行授信额度充裕,但公司净资产总额不足,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期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各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工具增加公司净资产,增强资本开支能力,支持业务长期高速发展。
作为“A股市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的锦波生物,2025年上半年内股价、市值双双跃升至北交所第一名。回顾在北交所的上市经历,唐梦华表示:“北交所是最适合我们的交易场所。”
在她看来,北交所的机制设置更符合公司发展需求。“北交所的发行规模没有沪深两市那么高,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融资,发行比例更加灵活,也为未来的再融资奠定了基础,同时北交所上市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公信力,也推动了业务发展。”
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企业,成立于2001年的华岭股份是国家及上海市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创新中心、工程中心,涵盖晶圆测试、IC成品测试、测试验证分析等服务。2022年,华岭股份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北证市场芯片行业领军企业。华岭股份在研发方面保持较高比例的投入,年报显示,2024年华岭股份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1.33%。
周军指出,基于行业特性,华岭股份在业务发展中特别依赖高精尖测试设备,鉴于这些设备属于重资产投入,华岭股份持续强化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升级和效率提升。对于华岭股份这样的重资产企业来说,设备折旧可能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进而短暂影响盈利和估值。然而,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他坚持通过技术迭代和创新在赛道中脱颖而出。
“生态圈”携手,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交所壮大
在北交所“生态圈”中,券商投研机构、公募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券商投研机构通过专业研究分析,为市场提供投资策略和风险评估;公募基金作为重要买方,积极参与新股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易,提升北交所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商业银行则提供托管、结算及融资支持,助力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这些机构正在以各自的方式,携手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证市场扎根、壮大。
展望下半年,诸海滨表示,推动北交所在高质量基础上实现快速扩容是市场各方共同关注的重点。他希望北交所能尽快实现总市值破1万亿元的大关,但这需要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努力。其中,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是在并购重组政策、再融资政策上,能够给予北交所上市公司更加精准的支持和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
此外,他特别提到,“920号段”改革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各项准备基本就绪。北交所上市公司以“920号段”全新的身份和投资人“见面”,也是下半年值得大家期待的一个事情。
当前,科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今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据王晓宁介绍,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也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科创型企业,进行了创新。
“首先,围绕与创投、私募的合作,我们推出了‘e投贷’产品,聚焦北京市八只政府投资基金被投企业,重塑企业评价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审批,为获得股权融资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王晓宁表示,北京银行还结合科技金融方面的政策,推出了创新积分贷,围绕政府给予企业创新积分的评价给予贷款。“企业上市后,我们还提供配资相关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产品,总之,北京银行的服务将伴随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这也是我们的独到之处。”她说道。
Wind显示,截至2025年7月5日,叶勇管理的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A与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C,近一年回报分别是137.18%与136.03%,大幅跑赢同类基金。叶勇表示,在选股策略方面,万家北交所慧选基金主要遵循“好公司、低价格、拿得住”这9个字。
“我们对好公司有一套综合的评价体系,就像医生给人看病一样,有一个‘体检表’,指标可能涵盖历史沿革、团队构成、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市场竞争力、财务数据等,通过综合的评价体系,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他解释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黄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