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里最让我意外的一只票,非吉视传媒莫属。说实话,我一开始真没太关注它,毕竟一个地方广电系的公司,听起来就带着点“传统行业”的标签。但8月底这波走势,直接把它推上了风口浪尖,连带着把“AI+文化”这个赛道又重新擦亮了一回。
真正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它的,是8月25日那场中国首部AIGC电影《音符中的密码》的首映。这部电影由长影出品、吉视传媒联合出品,虽然只有12分钟,但背后的技术含量不低——应用了AI历史场景复原、数字人微表情驱动等四项核心技术。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用AI技术复原了长影老艺术家李亚林、刘世龙的形象,让两位已故表演艺术家在大银幕上“同框”,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已经超越了技术炫技本身。我看完资料后第一反应是:这不只是拍了个短片,更像是在用AI技术“复活”一段集体记忆。
从战略角度看,吉视传媒这步棋下得挺妙。它不光参与制作,后续还要通过自己的有线电视网络、IPTV平台和广电5G终端全渠道分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手握从内容生产到终端触达的完整链条。别人还在谈AI内容怎么变现,它已经悄悄把传播通路铺好了。而且公司本身就在推进文化数字化转型,之前搞了数据资产确权,还训练了“吉林文旅大模型”,这次AIGC电影更像是把技术从实验室搬到了实际场景的一次关键验证。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波行情爆发的时间点,恰好撞上了“广电21条”新政的发酵期。虽然政策细则还没完全落地,但取消电视剧40集上限、支持优秀微短剧上星播出等方向,明显是在鼓励内容创新和形式多元。吉视传媒这种既扎根区域广电网络,又积极拥抱AI内容生产的公司,天然处在政策红利的交叉口。再加上服贸会上VR复刻圆明园、裸眼3D入剧这些“科技+文化”场景集中亮相,整个市场对AIGC在文娱领域的应用预期被迅速点燃。
当然,我也看到有投资者在股吧里调侃“主力摊牌不装了”,也有公司出来澄清不涉及算力、国资云等概念。但在我看来,吉视传媒这轮行情的核心逻辑,不是蹭热点,而是它用一部AIGC电影,向市场证明了自己在“科技赋能文化”这条路上的真实布局和落地能力。它可能不是技术最前沿的AI公司,但它可能是目前最能把AI内容和广电体系深度融合的那一个。这种稀缺性,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足够讲出一个让人信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