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全球电池材料领军企业贝特瑞在第三届链博会发布了首创的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为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提升开辟了全新路径。
该项目负责人屈丽娟告诉记者:“硅基负极是突破锂电池能量密度瓶颈的关键,但材料协同问题一直制约其现有应用。公司经过与客户密切沟通推出这一全新解决方案,可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20%,休眠情况下容量保持率可维持在较高水平,存储性能提升可超25%。”
突破硅基负极应用瓶颈
作为业内首款专为硅基负极设计的石墨材料,i石墨通过创新的材料匹配技术,与硅基负极形成完美协同。屈丽娟表示,“i石墨从石墨端创新入手,为硅基负极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三大痛点:锂串扰效应、材料分散不均和热稳定性问题。”
屈丽娟解释,硅和石墨在使用过程中会相互影响,此次创新方案,实现硅和石墨的双向协同,尤其是在高硅添加比例时,这种协同、促进作用更明显。
贝特瑞在硅基负极领域已有深厚积累,布局研磨硅碳、硅氧和新型气相硅三条技术路线,其新一代硅基负极产品成功导入国际头部客户。2025年5月,贝特瑞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负极材料空白详细规范》正式发布,填补了硅基负极领域国际标准空白。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需求,本届链博会,贝特瑞还展示了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贝特瑞总经理黄友元表示,固态电池是未来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飞行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新的应用场景兴起,这些领域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提出了更严苛要求,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高端电池需求也会增加,会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
参与全球产业链协同创新
对于第二次参加链博会的感受,屈丽娟告诉记者,不同于很多专业型展会,链博会打造了产业链上下游纵向交流的平台,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贝特瑞展台附近,便是宁德时代、问界、小鹏、沃尔沃等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的上下游伙伴们,链博会搭建了全球供应链的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的交流合作平台。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这一平台帮助贝特瑞跳出传统材料供应商角色,以“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全球智能汽车产业链重构,推动行业从单一竞争转向协同创新。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黄友元表示,贝特瑞将通过全球布局,构建本地化供应链体系,服务海外客户。目前,贝特瑞印尼基地一期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已投产并向全球客户供货,并启动摩洛哥年产6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及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
面对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需求,屈丽娟告诉记者,贝特瑞的绿色制备工艺和低碳材料解决方案,与全球客户对ESG的需求高度契合,能够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今年5月,贝特瑞发布“全链新生”正负极材料闭环方案,涵盖电池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