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圆满闭幕。与前两届相比,本届链博会层次更高、人气更旺、交流更广、成果更实。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日益成为推动全球产业链协作与创新的关键平台,也是各国企业在中国探寻合作与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
品牌更闪亮
“各国因合作而产业兴,企业因链接而事业旺。”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表示,链博会创办仅两年多,但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经贸盛会,“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的“链博品牌”越擦越亮。“本届链博会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兴旺’。”
参展本届链博会的中外企业和机构达1200家。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21万人次,比上届增长5%。组织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精准匹配2.4万次,是上届的4倍。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比上届增长67%,其中链博首发站发布55项。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据不完全统计,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本届链博会举办期间,发布了《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及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该指数矩阵包含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四大维度,其中创新指数与韧性指数为本届链博会首次推出。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4年,构成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的促进、连接、创新和韧性4个指数值均有所提升,其中促进指数由基值1增至2.71,增幅最大,展现出全球供应链合作的强劲动力。“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表示,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这也再一次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国际范”更足
在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深刻调整、保护主义阴影加重的背景下,建设开放包容、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正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国凭借完善的制造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持续开放的姿态,成为跨国公司稳定供应链布局的“安全锚”。
参加本届链博会的境外参展商占比从上届的32%上升到35%,法国施耐德、德国瓦克、美国美敦力等一大批知名跨国公司首次登上链博会舞台。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参展商覆盖范围从首届的55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本届的75个。美国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
首次参加链博会的空中客车公司携手上下游8家供应链展商联合布展。空中客车全球高级副总裁、空客中国首席运营官柏舒曼表示,通过联合供应商参展的方式表明,空客作为中国航空业生态系统的一分子,正与供应商共同成长,铸就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
南非今年首次参展,以“激励创新”为主题搭建了极具特色的展区,数十个展台集中展示了护肤品、化工制品、工程机械组件、矿产技术服务等各类富有特色的产品。
“这次,我们齐聚中国,我看到了广阔的合作前景和共同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携起手来,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更加高效、更具成本效益、可持续且富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南非副总统保罗·马沙蒂莱表示,链博会将进一步促进南非生产商和中国采购商、进口商之间的合作。
创新引领更突出
链博会汇聚起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蓬勃生机,成为全球工业4.0时代的展示橱窗和实践平台。作为链博会的“主角”,参展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搬来“尖儿货”。从“空中巴士”到“陆地航母”,从“天鲲号”“昆仑号”等大国重器到“哮天犬”“蜘蛛侠”“醒狮”等“赛博”机器人,系列新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拍照打卡。
在全球供应链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正发挥越来越关键的驱动作用。创新是链博会的底色,也是链博会的生命力所在。本届链博会,首次在先进制造链展区设置了创新链专区,并首次打造以“链博新品·共促未来”为主题的“链博首发站”,集中呈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前沿突破成果,覆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参展企业纷纷表示,在链博会看到了行业和产业的未来,也找到了更多创新灵感和合作机会。
在“链博首发站”活动现场,全球电池材料领军企业贝特瑞展示了一款新型材料——i石墨。贝特瑞技术负责人表示,“我们发布的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为行业首创,这一突破性创新为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提升开辟了全新路径”。
实践表明,中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确定性和稳定性,与“中国供给”深度融合,扩大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是广大外资企业的理性共识。参展本届链博会的不少跨国公司负责人都表达了对中国供应链的赞赏,他们认为,链博会直观呈现中国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强大生产创造能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占据重要位置,不链接中国就难以链接世界。
日本企业艾杰旭(AGC)中国总代表汤山空树表示,链博会不仅集聚了从上游原料到下游应用的完整链条,还汇集了各行业的领军企业、技术专家,作为材料供应商,公司可以借助链博会平台,精准对接链上各环节需求,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发掘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应用场景,今后共同开拓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