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7 日晚间,一则重磅消息震惊资本市场:朗进科技(300594)发布公告,公司及实际控制人之一李敬茂先生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和李敬茂先生立案调查。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在股民群体中激起千层浪。
在披露立案公告的同一晚,朗进科技同步发布的 2025 年度半年报,详细披露了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惊人情况。2025 年上半年,公司控股股东青岛朗进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济南瑞青科技有限公司,因自身资金周转需求,累计占用朗进科技资金高达 2.29 亿元。加上 2024 年末未归还的资金拆借本息 864.52 万元,占款总额一度飙升至 2.37 亿元。
宋联民律师分析,半年报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这笔巨额占用资金已全部归还至公司账户。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期后,朗进集团再次拆借 200 万元,直至财报发布前才将本金及 0.68 万元利息全部清偿。这种反复的资金拆借行为,让投资者对公司的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产生了极大质疑 。
从资金占用的时间线来看,2025 年上半年的集中占用,对朗进科技的日常运营和财务状况无疑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公司本需资金用于业务拓展、研发投入或债务偿还的关键时期,大量资金被控股股东挪作他用,这不仅可能影响了公司一些项目的推进进度,还可能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错失良机。而且,尽管占用资金最终归还,但频繁的资金进出,无疑增加了公司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
从市场反应来看,在资金占用问题曝光后,朗进科技的股价也出现了明显波动。2025 年 8 月 28 日,公司股价开盘即大幅下跌,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截至当日 11:33,股价报 17.23 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 19.68 元下跌 2.45 元,跌幅高达 12.45%,成交量和成交额也显著放大,反映出市场对这一负面消息的强烈反应。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重要桥梁,一旦出现违规,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便会瞬间瓦解。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主要依据公司披露的信息来评估企业价值和风险。朗进科技的信披违规行为,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而引发恐慌情绪。这种情绪在股价上迅速体现,成为股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
在当前 “切实加强监管执法工作” 和 “更大力度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 的监管政策下,投资者若因购买违规股票而遭受损失,索赔成为挽回损失的途径之一。已代理上百只股票索赔的宋联民律师表示,凡在是在上市后至 2025 年 8 月 27 日期间买入,并在 2025 年 8 月 28 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的投资者,可以依法向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主张索赔。投资者可通过网络搜索律所名称或律师名称,详细咨询办理索赔事宜,且在获得赔偿前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尽管此次事件给股民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回溯朗进科技上市后的发展历程,也曾有过诸多耀眼时刻。自上市以来,朗进科技作为专业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维保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业务上成绩斐然。2024 年,该业务实现收入 5.84 亿元,同比增长 14.18%,占总收入的 66.29%,持续领跑行业。公司成功中标上海地铁 13 号线东延、深圳地铁 12 号线二期等国内重大项目,产品还出口至意大利、罗马尼亚、新西兰、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截至 2024 年底,国内轨道交通空调在线运营达 3 万台,年节电 3.75 亿度,减排二氧化碳 37.5 万吨,绿色效益显著,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巩固了领先地位。
在业务多元化拓展上,公司同样可圈可点。2024 年,在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产品领域实现收入 1.82 亿元,占总收入的 20.68%。在保持电动大巴变频节能空调市场开拓的同时,加大集成综合热管理一体化空调系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力度,并拓展至商用车领域,还设计开发了大功率隔离电源,将电网高压电转换为车辆牵引系统中低压电能。在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领域,2024 年累计交付数十个百兆瓦级新能源基地及国内重大示范储能电站项目的液冷和风冷温控产品配套,累计出货突破 35GWh。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更是迎来业绩拐点,实现营收 3.4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7.64 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30.05 万元,同样实现扭亏,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核心板块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服务实现收入 2.38 亿元,同比增长 11.98%,毛利率提升至 33.16%。成功中标深圳地铁 13 号线、北京地铁 1 号线增购、济南地铁 7 号线和 9 号线等国内重点项目,国际市场斩获意大利罗马项目、挪威奥斯陆地铁等订单,并完成意大利轨道车辆空调项目交付,还拿下北京、南宁、宁波、上海等重点城市的轨道交通维保服务订单,后市场业务实现战略性突破。
尽管此次朗进科技被立案调查,给股民带来了沉重打击,但回顾其过往表现,也不乏亮点。公司在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业务方面成果显著,新能源、储能等业务也在持续拓展。若能妥善解决当前问题,未来仍具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