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日期:2025-08-16
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
半年度评估报告
为积极响应落实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核心理念,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全面评估《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执行效果的基础上,于2025年5月8日披露了《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方案”)。2025年上半年,公司严格遵循专项行动方案部署,积极推进各项举措落地,并对其阶段性成效进行审慎评估。现将半年度具体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聚焦主业深耕,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受原材料价格及产品销售价格下滑、下游需求结构性变化、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固定成本增加、期间费用刚性支出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营业收入及利润有所下滑。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公司在产品研发、客户拓展等方面仍取得积极进展,经营情况自二季度开始得到修复,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产品销量及销售收入环比第一季度增长均超过60%。
二、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一)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
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并拓展新市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除投向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外,还有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研发费用同比上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5,36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52%,较去年同期增加2.22个百分点。在专利布局方面,公司同步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上半年共申请专利8项,获得专利授权13项。
(二)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2025年上半年,公司聚焦主营业务,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成熟技术应用方面,6系三元材料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导入认证;高镍及超高镍材料作为当前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销量占比已达到50%,且在国际客户端(如丰田、三星)已进入百公斤级产品验证阶段。
在下一代电池技术储备方面,公司新一代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材料结构重构,容量及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有效适配高电压体系;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已基本完成。面向固态电池领域的关键材料开发同步推进,固态电解质已实现吨级稳定制备,目前正积极推进客户产品验证工作及年产百吨级中试产线建设;此外,适配固态电池体系的高容量(300mAh/g)富锂锰基材料已向多家目标客户送样。
(三)精益生产与成本管控
公司将降本增效作为提升经营质量的核心抓手,通过全流程、系统化的管理优化,有效增强抗风险能力。在生产环节,公司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显著提升产线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在保障产品高度一致性的同时,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构建并严格执行动态供应商评价体系,通过优化供应商结构、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推行集中采购策略,显著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与成本管控能力。特别是在上游关键资源保障环节,参股公司红星电子采用自主开发的无机法除杂工艺技术,成功实现了钴、镍、锰、锂4种关键金属元素的高回收率,其规模化量产预期将对公司未来原材料综合成本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在运营成本控制上,公司推行覆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全流程的精细化成本监控机制,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物流配送的闭环管理,有效提升了整体产能利用率与运营成本效益。
三、完善公司治理,筑牢规范运作根基
公司以新《公司法》实施为契机,系统性优化治理架构与内部控制机制,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为经营决策与风险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一)治理结构优化与决策效能提升
为全面落实新《公司法》及相关监管规定,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公司于2025年7月25日经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取消监事会及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取消监事会设置,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承接原监事会法定监督职能。将监事会职能整合至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有利于精简治理层级,压实董事会对财务合规及内部控制的责任,提升重大事项决策效率与质量,为战略执行奠定组织基础。
(二)内控体系强化与经营风险管控
2025年7月,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系统性梳理与完善,重点修订了《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多项核心制度,确保业务流程全覆盖、风险管控无盲区。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严格履行监督职责,通过前置审议、专项检查等措施保障重大经营决策的合规性与科学性。
(三)ESG实践深化与绿色发展……
[点击查看PDF原文]
提示: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