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必是中长期投资方向,芯碁微装,$上纬新材(SH688585)$ $东材科技(SH601208)$ $张江高科(SH600895)$ 近期持续走强也证明一切,珍惜并且加仓耐心的持有,必有厚报。
打破国外垄断,合肥造“黄金膜”实现国产替代,行业领先!合新闻。2025年05月30日 记者从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风新材”)获悉,电子级聚酰亚胺(PI)膜材料项目化法生产线第一批产品下线,标志其成功带料试运行,同时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外竞品水准。随着化法生产线的投产,国风新材的“黄金膜”年产能可达1600吨,综合实力迈入行业领先行列。这一全链路国产化聚酰亚胺薄膜量产线,具备高性能覆铜基膜、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等产品的生产能力,以超高工艺刷新了“中国黄金膜”的国产自主的定义。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膜面是否有缺陷
“黄金膜”再添“膜”力
拿起折叠手机、打开超薄电视、启动新能源车、接收来自卫星的导航定位……现代人的高品质生活,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与一张“膜”紧密相关。因为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耐辐射性、耐介质性,聚酰亚胺薄膜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之一,被应用于5G通讯、新能源、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高难度的制造工艺、高要求的应用领域、高昂的价格,聚酰亚胺薄膜,是位于材料金字塔顶端的“黄金薄膜”。也正因其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标准极其严格,中国曾长期依赖进口。“黄金膜”为何如此金贵?从其性能就能看出聚酰亚胺薄膜能在-269℃~280℃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最高可耐400℃的高温;20℃时拉伸强度为200MPa,200℃时大于100MPa,薄如蝉翼但强度优异。生产过程有多精密?国风新材董事会秘书杨应林打了一个比方,在净化的生产车间里,如果有人未按规定路线走动带来空气扰动,都可能直接导致产品质量降级。生产配备的精密涂布机,误差必须控制在0.1微米范围内,约是头发丝的千分之一。
国风新材国企改革 新材料 0LED 新能源车 光刻机(胶) 国产替代项目陆续投产达产 重组=基本面逐步反转,技术指标还是持续振荡向上长牛大的大趋势,挖黄金坑洗盘到7.15左右,又是很好的中长线介入潜伏良机,珍惜筹码并加仓耐心持有,等待启动真正的主升浪。
国风新材光刻机(胶)入选理由: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决定在联合实验室开展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PI材料等相关方向研究。依托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双方在资源、技术、研发和转化生产方面的优势,共同开展柔性衬底PI浆料、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膜、光敏聚酰亚胺(PSPI)光刻胶的研究工作。
国风新材新材料入选理由: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包装膜材料、预涂膜材料、电容器用薄膜、聚酰亚胺薄膜、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和电子信息用膜材料,以及木塑新材料、工程塑料等。
新能源车入选理由:公司全资子公司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要求的配套材料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产品。
OLED入选理由:2025年5月8日公告披露,标的公司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是一类对材料粘接特性、涂布克重、稳定性、洁净度有高精度要求的功能性复合涂层材料,主要包括偏光板离型膜、偏光板保护膜、OLED保护膜、OCA光学胶、大规模集成电路保护膜等。
央国企改革入选理由: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合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5月16日晚国风新材发布公告,公司化法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已于当日成功投料试车
回溯2022年国风新材宣布投建电子级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拟建设5条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等,其中1条为化法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按照计划,前述项目达产后将形成聚酰亚胺薄膜年产能约815吨
化法生产线借助催化剂达成亚胺化反应,在生产效率、产品性能提升等方面拥有多重优势,能够生产高性能覆铜基膜、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等一系列高端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国风新材表示,本次化法生产线投料试车标志着公司在高端聚酰亚胺薄膜领域的生产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合肥市国资委下属公司,国风新材近年来紧抓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规划,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其中聚酰亚胺薄膜便是重要产业方向
聚酰亚胺薄膜性能优异,在绝缘材料、挠性覆铜板以及消费电子、柔性显示、新能源、通信、芯片封装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当前,聚酰亚胺薄膜主流市场较为依赖进口,伴随着国内厂商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前述材料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聚酰亚胺产业目前建成及在建生产线共计12条、中试试验线1条,其中6条热法生产线稳定运行生产,5条处于设备调试阶段,全部建成后总产能将达到1500余吨/年,跻身国内前列
除聚酰亚胺薄膜外,其他高端产品线也在加速建设中:年产10亿平米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工作;今年4月公告年产3.8万吨高端功能性聚丙烯薄膜项目完成安装调试并投料试车
在新建项目之外,并购重组也是加速转型的重要一环。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张科技”)58.33%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根据报告书,金张科技58.33%股权作价约7亿元。交易完成后,金张科技将成为国风新材控股子公司
金张科技专业从事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公司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方面有望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双方在新材料领域构建产业链优势互补、价值链共建共享格局

- 07-07 22:26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国风新材积极搭建高端科研载体,积极发挥重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磁场”作用,持续引进海内外“高、精、尖”人才,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强化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科研实力。
积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不断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协同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研发、技术及管理人才。对标市场前沿技术,公司持续推进与中科大联合实验室共建,加速“芯屏”领域先进聚酰亚胺材料研发;加大与哈工大无锡新材料研究院在光学级功能聚酯母料联合研发;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同时,公司获合肥市总工会授牌成立“史恩台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以“师带徒”为抓手,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带教培养模式培养了13名研发员及30余名技能人才,为公司创新创效发展蓄积了强大动能。其中“高导热石墨膜用聚酰亚胺碳基膜研发团队”被认定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
坚持研用结合促进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人才是产业布局的核心驱动力。国风新材通过吸引和培养技术类专业人才,围绕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产业布局
- 加速推进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年产10亿平米光学聚酯基膜”项目;配套投资建设“年产12000吨光学级聚酯功能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解决光学膜上游原材料“卡脖子”问题。持续加大聚酰亚胺项目投资,投资建设新型柔性电子用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投资建设安庆新能源材料项目及汽车模块化智能化生产智能制造项目,抢抓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发展机遇。
持续突破关键材料国外技术壁垒。公司成立聚酰亚胺薄膜研发团队,掌握了前驱体聚酰胺酸合成、凝胶成膜及亚胺化等关键技术,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多款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2024年以来,公司新增发明专利30项,获省级新产品认定5项,其中,“5G通讯用高导热聚酰亚胺碳基膜”被纳入《合肥市“三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公司入选安徽省首批原创技术策源地重点企业,成为合肥市属国企中唯一获此资质的企业。
展望未来,国风新材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人才战略、推进机制革新。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以机制为保障,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新材料产业的升级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