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年的时间弥补10年技术差距、从被唱衰到领跑产业,这两句话浓缩了华丰科技的“逆袭”发展之路。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华丰科技,与公司总经理刘太国进行深度对话。近年来,华丰科技以“系统、高速”为核心理念,不仅实现了通信领域的技术突破,更将业务版图拓展至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在连接器这个看似小众的赛道,华丰科技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产业传奇”。
背水一战,从被唱衰到领跑
在记者采访的前两天,华丰科技的一位客户在会议室直接发火了——因为生产规模未跟上。最近甚至同时有两家客户,提前一小时到生产线上蹲守,产品一下线马上拉走。
这样的火爆程度超出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华丰科技的业务曾一度萎靡,也让其被不少人唱衰。华丰科技在刚开始推进员工持股时,员工的参与积极性远低于预期。
“当时的财务报表确实很难看。”尽管如此,刘太国仍然选择坚定下注华丰科技的未来,“哪怕我倾家荡产,也请给我一次机会,万一我们能闯出一条路来呢?”
这场豪赌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混改激活企业活力,另一方面集中全力突破连接器技术瓶颈。连接器承担的所有工作看似简单——传信号和传能源,实则暗藏玄机。“一个产品做下来,大的工艺步骤要走118步。”刘太国说,“当时我们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不小。”
好在最终“赌”赢了——华丰科技在高速背板连接器攻关方面用1年时间,走完了国际巨头走了10年的路。目前,公司与浪潮、中兴等客户在高速背板连接器、线模组领域均有项目推进,预计今年将有部分客户贡献高速线模组增量收入。
“现在想来,那股拼劲从何而来?”刘太国认为,是对希望的执着,“我们不仅想活下去,更想走在行业前列。”
布局未来,从地面到天空
站稳通信领域后,华丰科技将目光投向了低空经济。无论是eVTOL还是大型无人机,都离不开精准的信号与能源传输,这正是华丰科技的专长所在。
在刘太国看来,低空经济是一个不亚于新能源汽车级别的机会,当下是一个极佳的布局时间点。
华丰科技配备了一个专门团队,用来研究低空经济业务。在低空领域,华丰的竞争优势可以用四个字形容——高速、系统。刘太国分析称,低空经济当前主要的参与者多为新进入者,他们在资源储备和行业经验上先天不足。而华丰科技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连接方案经验,经过优化和剪裁后,恰好能够适配低空经济的应用需求。
对比来看,无人机方案的成本较高,难以适应商业化运营的需求;而汽车行业的方案虽然成本可控,但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又无法满足适航认证要求。华丰科技的“解法”是,在无人机与汽车的连接器方案之间,找到平衡点,开发一套全新的方案,进而兼顾适航考验与成本效益,为低空经济领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连接器。
“我们希望在当下布局低空经济,能够掌握连接器标准制定权。”刘太国坚定地说。
除了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压与高速模块等新兴业务,同样呼唤性能强的连接器,这也是华丰科技在布局的领域。未来,华丰科技会考虑推进连接器与传感器的结合,提供集信号采集与传输功能于一体的组件,带来集成化解决方案。这种设计理念使得客户端仅需专注于信号处理及转发环节。
“过去十年,我们始终专注于连接器这一核心战略,紧扣‘系统、高速’四个字。如今,我们又迎来了新的起点。”刘太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