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中科星图低空产品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低空总院”)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作为国内空天信息领域的领军企业,中科星图此举标志着其“一体两翼”战略落地(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为两翼)迈入新阶段,也为国家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中科星图董事长许光銮,中科星图党委书记、总裁、低空产品研究总院院长邵宗有等公司领导、低空相关赛道领导、各赛道研究院负责人及核心业务骨干,通过现场及线上方式出席了此次大会,共同擘画低空经济蓝图。
从技术积累到产品化突破
成立大会上,许光銮董事长回顾了中科星图从技术积累到产品化落地的关键历程。他指出,低空总院的成立是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以及为集团向产品型企业转型奠定基础。依托空天信息领域的技术积淀,低空总院将整合星图低空云、星图维天信、中科星光等子公司在云服务、气象、电磁等领域的资源,构建统一的低空产品研发体系,形成标准化产品组合与高效交付能力。
低空总院执行院长孙俊在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低空总院下设低空安全、低空智联网、低空大数据、应用场景、AI赋能、产品化统筹六大专项部门及产品研发管理部,通过“分段聚焦、统一算力、标准封装”实现技术协同与研发资源集约。例如,低空安全专项部由星图慧安牵头,联合星图天辰、中科星光、低空云、数测等公司构建从各类感知到反制设备研制供应、监探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到网络安全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低空应用场景部则根据“信息流”、“物流”、“人流”等不同类型低空应用场景需求,进行三类低空飞行共性技术研发,实现多场景快速搭建并与各专项业务平台快速融合。
构建低空经济创新生态
低空总院的成立,是中科星图深化“一体两翼”战略的关键落子。邵宗有总裁在总结部署中强调,低空总院需锚定四大核心任务:一是战略转型:落实“十五五”规划,推动集团从项目型向产品型升级;二是多维保障:通过组织、经费、制度协同护航战略实施;三是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单体化产品与“五位一体”产品体系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强化重大专项攻关能力,支撑“百千万”工程落地。
这一布局背后,是中科星图对低空经济痛点的精准洞察。此前,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理事长车进军指出,当前低空经济面临人才短缺、监管成本高、跨部门协调难等挑战。中科星图的解决方案直指核心:通过统一平台整合资源,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依托AI与大数据技术优化监管效率;联合地方政府与产业链伙伴构建协同生态,破解协调难题。
硬科技企业的成长范式
作为科创板“国内数字地球产业第一股”,中科星图的成长轨迹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范本。自2020年上市以来,公司研发投入强度持续超20%,累计获得知识产权超3100项,构建起空天信息数据、计算、服务、运营、创新五大核心能力。2024年,公司营收达32.57亿元,净利润3.52亿元,研发人员占比59%,获得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榜单第四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榜单第四名等成绩。
邵宗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科创板的资本支持加速了中科星图的技术迭代与生态布局。例如,公司通过建设商业卫星星座、天地一体测运控网络,已形成覆盖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的能力;在低空经济领域,则以低空云平台为基座,引接飞行器数据资源,深化场景创新应用。此次低空总院的成立,正是这一战略的深化延伸。
“一体两翼”战略下低空经济的新引擎
当前,低空经济虽前景广阔,但行业痛点明显,如市场需求分散、产品体系杂乱、研发协同不足等,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与行业整体效能提升。中科星图低空总院的成立,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之举。
低空总院作为集团低空业务的统筹管理组织,承担着梳理市场需求、规划产品体系、制订研发计划等重要职责,确保“一体两翼”中的低空战略精准落地。其强大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能力是一大核心优势,依托中科星图在空天信息领域的深厚积淀,深度整合低空云、气象、电磁等相关赛道研发力量,构建研究院集群体系,同时汇聚内部科研力量,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及科研院所,形成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这一布局好处显著。一方面,能提升公司在技术研发、资源统筹与产品体系规划等方面的综合效能,推进覆盖低空产业链的产品生态构建,支持低空产品体系的系统性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集团由项目型企业向产品型公司转型,迈向更具成长性的阶段。
此次成立大会不仅是一次战略宣示,更是中科星图从技术引领者向产业组织者转型的关键一步。在“一体两翼”战略引领下,这家科创板硬科技企业正以“星图速度”书写空天信息产业的新篇章。(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