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明冠新材(688560)一家A股光伏上市公司,山西“80后”富豪闫洪嘉的资本野心仍在不断扩张。2024年,闫洪嘉着手推动旗下N型硅片企业云南宇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宇泽”)上市辅导,欲打造属于自己的资本系族。可如今来看,无论是明冠新材的经营状况还是云南宇泽的IPO进程,都不尽如人意。8月20日晚间,明冠新材披露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5270.53万元,这也是公司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净利亏损。云南宇泽方面,公司上市辅导进程已历时逾一年半时间,却至今未能迎来实质性进展。左手是业绩承压的明冠新材,右手是IPO进展缓慢的云南宇泽,在当前光伏行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闫洪嘉能否带领两家企业实现“突围”,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针对相关问题,明冠新材方面于8月21日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

上市公司净利连亏
8月20日晚间,明冠新材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净利出现上市后首次亏损。
据了解,明冠新材2020年登陆A股市场,公司专注于N型太阳能电池全套封装材料的研发和销售,凭借在光伏组件封装材料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提出了XBC、HJT、TOPCon等N型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明冠新材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82亿元,同比下降36.85%;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5270.53万元,同比转亏。对于营业收入变动原因,明冠新材在中报中表示,主要系受光伏电池技术迭代的影响,太阳能电池背板销售量同比下降较大;太阳能封装胶膜销售量虽同比增长,但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等影响,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所致。
而对于上半年净利同比转亏的具体原因,明冠新材方面则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内卷日趋严峻,价格竞争加剧影响行业产品订单价格在成本线附近徘徊。
把时间拉长来看,在上市之初的2020年以及2021年,明冠新材净利均实现同比增长。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05亿元、1.23亿元。不过,自2022年起,明冠新材年度净利开始出现下滑。具体来看,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05亿元、-2387.54万元、-6707.73万元。
对此,明冠新材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行业内卷导致价格竞争加剧,尚需待行业过剩产能大部分出清后,行业价格逐步恢复正常,公司经营盈利情况会随之得到改善。同时,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差异化产品开发能力,保持行业竞争力。
研发费用降近三成
在7月24日召开的2025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曾表示,要持续强化创新应用,以技术进步对冲成本压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依靠技术迭代淘汰落后者。
然而,从明冠新材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数量来看,均出现了下滑。
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明冠新材研发费用约为1524.31万元,同比下降29.96%。另外,公司上半年研发人员数量由上年同期的70人减少至61人。针对相关情况,明冠新材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持续保持新产品研发能力,根据胶膜与背板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的实情,调整研发人员结构和研发试制构成,对研发经费和研发人数有所影响。
另外,在研发人员数量下降的同时,明冠新材研发人员薪酬上涨。中报显示,上半年,明冠新材研发人员平均薪酬由上年同期的11.92万元涨至12.97万元。对此,明冠新材方面进一步表示,加大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引进力度,导致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上涨。
“薪资上涨若反映核心技术人员保留需求(如薪酬与行业龙头对标),则符合激励逻辑;但若裁员后剩余人员普遍提薪,可能存在成本转嫁隐患。”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表示。
与此同时,从中报数据来看,报告期内,明冠新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6亿元,上年同期为6073.37万元。明冠新材方面表示,半年报现金流量净额因受应收账款账期和季度出货量波动等因素影响,同比有所波动。
此外,2025年上半年,明冠新材销售费用787.3万元,同比下降17.97%。对此,明冠新材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面临严峻的行业内卷环境,公司全面开展“开源节流”的提质增效措施,降低各项可以节省的间接费用。
控制权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闫洪嘉为明冠新材控股股东,直接持有公司25.34%的股份,通过上海晨暨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0.475%;闫勇系闫洪嘉之兄长,直接持有公司0.41%的股份,通过上海博强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9.891%的股份,通过滨州嘉博银商贸经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0.144%的股份,通过上海晨暨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0.025%。闫洪嘉及闫勇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持有公司36.285%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云南宇泽IPO进展缓慢
明冠新材业绩承压之下,闫洪嘉于2024年2月着手推动旗下云南宇泽上市辅导,不过备案至今逾一年半时间,却仍未能迎来实质性进展。今年7月,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公司第六期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据云南宇泽官网,公司为上海鑫融合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鑫融合”)控股子公司,于2019年5月成立,注册资本15.634亿元。公司总部位于云南,成立以来立足N型硅片生产研发,是行业首家N型硅片制造商,公司产品全面覆盖N型电池HJT、TOPCon和IBC三大主流技术路线。目前,在云南楚雄、文山、昆明及江西宜春设有四大制造基地,在苏州设供销中心、昆明设运营中心。
数据显示,上海鑫融合持有云南宇泽59.23%股权,系公司第一大股东。进一步穿透股权关系来看,上海鑫融合分别由闫洪嘉、闫勇持股99%、1%。
履历显示,闫洪嘉,曾用名闫水云,1980年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高中学历,中山大学在职经理MBA课程高级研修班结业。2003年7月—2015年7月,任昆山云天电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06年7月—2018年1月,任天正科技(江西)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18年7月—2022年9月,任明冠锂膜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19年8月—2022年5月,任上海鑫融合执行董事。2007年11月起,创立明冠新材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2018年2月至今,任明冠国际董事;2022年7月至今,任云南宇泽董事长;2025年1月至今,任苏州嘉清董事长。现任明冠新材董事长兼总经理。
“一般来说,上市辅导过程需要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时间。若公司上市辅导持续一年半仍未完成,用时相对较长。这可能暗示着公司在财务规范、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整改和完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5年中报中,明冠新材也直言,自2024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企业项目缓建停建及资产出售情况持续,光伏行业上市公司的退市、破产、兼并重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在行业困难的背景下,闫洪嘉能否如愿推动旗下云南宇泽登陆A股市场,也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对于“云南宇泽与明冠新材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情况”相关问题,明冠新材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与云南宇泽没有关联交易,也不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