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0—1’的创新高地,得益于对创新药的慷慨支付机制、全球顶尖人才聚集、前沿知识高效传递及包括长线风投在内的高效资本市场;中国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1—N’高地,拥有众多生物科技公司、完善的基础设施、规模较大的临床资源及高效的药监系统。”9月10日,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上表示,创新药企业形成“美国早研+中国转化”模式将大有可为。
在上述背景下,就百利天恒的发展,朱义指出,未来五年百利天恒将整合中美生态优势,在已经具备全球早研能力、全球临床开发能力以及全球供应及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继续补齐全球商业化能力短板,依托现有重磅药物与丰富管线,力争成为在肿瘤治疗领域领先的入门级MNC(具全球业务网络的跨国企业),在未来十年持续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从“1—N”高地迈向“0—1”高地。
中美市场创新药生态存差异化优势
具体来看,朱义指出,美国成为全球0—1创新生物医药高地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四点。
其一,美国对First-in-Class(首创新药,指全球范围内首次批准上市的全新药物,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Best-in-Class(最优新药,指在同类药物中疗效、安全性或便利性等方面表现更优的药物)创新药有慷慨的支付机制,这为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二,美国拥有创新共识与丰厚人才储备,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汇聚;其三,前沿知识信息在美高度可获取,全球顶级学术会议、成果转化会议多集中于此,便于知识高效传递;其四,长线风投与有效的资本市场为创新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这也是美国创新生物医药的优势所在。反观中国,朱义认为,过去十年,中国生物医药生态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1—N”创新高地。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生态呈现‘多、快、好、省’的特点,是Fast-Follow(快速跟随,指在首创新药之后,快速研发出具有相似作用机制但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改进的药物)的优质生态。”朱义详解中国优势。
朱义认为,中国优势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生物科技公司数量正快速增长,大学、研究生、博士扩招带来人才与工程师红利;其二,中国拥有完善的“高速铁路系统”般的基础设施,有大量可开展临床研究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医院或中心、勤奋的PI(指在临床试验中负责发起、设计、实施和监督试验的研究者)及规模更为庞大的患者群体,构成高效优质的临床资源;其三,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监系统政策法规指导原则完善且持续优化,部分审批速度已超越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正是基于中美各自优势,百利天恒构建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据朱义介绍,百利天恒将“0—1”创新布局在美国,西雅图50多人的科学家团队聚焦肿瘤抗体药物早研。一旦出现苗头化合物,具备推进到研发下一个阶段的条件后,便由成都900多人的团队进行评估、筛选、迭代及CMC(指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对药物的化学性质、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和管理,确保药物质量稳定、可控)问题解决,随后推进至中国临床进行POC验证(指通过初步的临床试验或研究,验证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潜力是否可行),验证通过后进入三期临床,同时赴美国做桥接并开展全球临床研究,研究数据反馈给西雅图团队助力下一代创新。
“未来十年,百利天恒非常清晰的战略是整合中美生态优势。‘0—1’美国有优势,一直要扎根在美国获得‘0—1’的优势。‘1—N’是中国的优势,现在要把中国优势发挥到极致,把中美优势结合起来,自己成长起来,成为MNC。”朱义对百利天恒的发展如是表示。
科创板助推中国创新药企业迈向MNC
朱义认为,百利天恒成为MNC需要具备四大能力。
一是全球领先的创新性研发能力;二是全球临床开发能力,中国市场能力强劲,美国市场已初步建立能力但需进一步提升,这需要时间与资本支持;三是全球供应能力,当前美国、欧洲、日本临床研究用药均由中国生产,具备基础能力但通量不足,同样需要时间与资本投入;四是全球商业化能力,百利天恒在中国已具备商业化能力,随着3个全球关键注册临床研究推进,预计2029年药物将在全球获批,届时将具备全球商业化能力。
朱义表示,当前,百利天恒已具备成为入门级MNC的关键条件。其中,除了拥有重磅药物及丰富管线,与全球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未来有望与更多跨国公司携手外,借助科创板上市融资、定增及银行授信等,获得充足资本支持。“综合来看,未来五年成为入门级MNC是大概率事件。”
具体规划上,百利天恒创新药预计2026年将在中国实现商业化,2029年起有望在美国及全球市场获批上市,成为入门级MNC,之后再用五年时间成长为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全球MNC。2023年1月6日公司挂牌科创板时市值99亿元,到2025年6月30日市值已达1200亿元左右。百利天恒计划在科创板A股定增5亿美元(约37亿元人民币),未来还拟在H股筹资5亿美元,经内部测算,约10亿美元资金支持足以助力其成为入门级MNC。
“如果没有科创板,中国创新药企业的MNC之路或会更加艰难。”朱义回顾百利天恒的发展轨迹时如是提到,科创板上市带来的资本支持,正在助力创新药企业向上攀登。
2010年以前,百利天恒专注于仿制药领域。2014年,正式开启创新药研发征程。初期,创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百利天恒仿制药业务的收益支撑,即以仿制药反哺创新药研发。此后,百利天恒在一级市场获得近3亿元资金,主要来自美国奥博亚洲基金。2023年,通过科创板IPO,百利天恒在二级市场募集了9.9亿元资金。股权融资通道打开后,在资本支持下,百利天恒进一步推动了快速发展。
“正是自有资金、一级市场风投与科创板融资的合力,为百利天恒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朱义感慨,近期,百利天恒推进37亿多元的定增事宜,进展顺利且有望近期完成。同时,四川多家银行为其提供强劲的授信配资助力企业成长。“过去公司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艰难成长,如今有了充足资本支持,终于可以‘放手搏击’。”
朱义引用“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的诗句提到,生物医药生态中众多有潜力的企业如同2023年科创板上市前的百利天恒,只待“风云”助力便可“化龙”。而科创板对创新性企业的支持,正通过打开融资通道,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未来十年从1—N高地迈向全球0—1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