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2025年上半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经历深度调整,头部企业华熙生物(688363.SH)在战略转型的阵痛中交出阶段性答卷。
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降,但二季度经营质量已现曙光——净利润率逆势回升,存货周转效率提升,释放出内部变革的信号。
这场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燕亲自挂帅的深度调整,能否将短期业绩压力转化为长期价值重构的契机?
业绩短期承压,二季度有所改善
当化妆品行业从流量红利迈入存量博弈,华熙生物撕下“增长神话”的标签。
皮肤科学业务33.97%的营收降幅,折射出从规模扩张到效益优先的战略转向;而原料业务海外市场两位数增长、医疗终端产品创新突破,则揭示其底层技术护城河的韧性。
从半年报来看,华熙生物多项核心财务指标同比下滑。
上半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45.00%。
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主要源于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的大幅下滑。
根据财报披露,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以功能性护肤品为主)上半年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上年同期的52.1%降至40.36%。
该业务的下滑,一方面受化妆品行业整体竞争加剧、流量成本攀升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公司主动调整营销策略,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益导向”,削减低效投放有关。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质量在二季度已出现边际改善。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3亿元,同比下降18.4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20.89%,扣非后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8.75%,成为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净利润率首次回升的季度。
这一变化得益于销售费用率的优化(二季度下降12.46个百分点)以及存货周转效率的提升(二季度存货周转天数321天,较一季度391天环比下降),显示公司内部变革已初见成效。
记者注意到,尽管营收利润双降,华熙生物的毛利率仍处于高位。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70.99%,其中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毛利率85.09%,部分覆盖医美、骨科场景的医药材料毛利率超90%,医美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类产品毛利率89.9%。
现金流方面,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8亿元,同比下降17.49%,主要受皮肤科学业务收入下滑导致销售回款减少影响,但整体仍保持正向流入。
业务分化明显,改革持续推进
从细分业务来看,华熙生物构建了“原料+医疗终端+皮肤科学+营养科学”四大业务体系。
2025年上半年各板块表现分化,其中原料与医疗终端业务展现出较强韧性,成为支撑公司经营的重要支柱。
报告期内,原料业务实现收入6.26亿元,同比下降0.5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7.7%,在整体营收下滑背景下展现韧性。
从细分维度看,该业务的稳健性主要来自三方面支撑:
一是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国际市场原料销售3.31亿元,占原料业务收入的52.93%。受益于本土化运营推进,欧洲、东南亚、韩国等地销售额增长近10%,日本地区增长超20%,海外市场已成为原料业务的重要增长极。
二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透明质酸创新产品及其他生物活性物销售收入占比超23%,新产品如注射级Hyatrue®交联透明质酸钠、BloomColla®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MitoEGT麦角硫因等成功上市,进一步丰富了高附加值产品矩阵。
三是子品牌快速成长:弗思特品牌(定位定制化需求)实现收入5658万元,同比增长61.28%,销售量超80吨,同比增长23%,与主品牌形成互补,共同推动原料业务市场份额提升。
除了原料业务之外,公司医疗终端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6.73亿元,同比下降9.44%,占主营业务收入29.77%。尽管受医美行业“量增价跌”、存量博弈加剧影响,但公司通过产品创新与渠道优化,仍实现了核心产品的突破。
华熙生物的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华熙当康)上半年实现收入0.38亿元,同比增长32.4%。
此外,皮肤科学与营养科学业务板块仍处于调整期。
据记者了解,2025年3月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燕重回业务一线,并将护肤品品牌定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
“四大皮肤科学品牌现在正在进行一些非常深度的调整。”赵燕近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板块的调整期可能还需要半年左右,预计明年春节后能看到明显的改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