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国健(688336)的大额BD交易点燃了创新药市场。近期向港交所递表的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济生物”),其创始人张成海就曾有三生国健的任职经历。7月28日,麦济生物于港交所更新动态。据了解,麦济生物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目前尚未有产品上市。自成立以来,麦济生物估值一路走高,最新投后估值已达26.4亿元。急于赴港上市背后,麦济生物有对赌的压力,也有资金的压力。现阶段,麦济生物所处的IL-4Rα赛道竞争极为激烈,公司核心产品未来能否上市、上市后的商业化情况还有待观察。此外,张成海从三生国健出走创业后,麦济生物与三生国健还曾有过知识产权纠纷。

尚未有产品上市
麦济生物是一家根据港交所第18A章规则申请上市的企业。
资料显示,麦济生物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创新生物制剂,以解决有关过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其他炎症与免疫性疾病方面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自2016年成立以来,麦济生物已自主研发并建立一条由八款创新候选产品组成的管线,包括核心产品MG-K10、关键产品MG-014及MG-013,以及五款其他候选产品。所有该等产品均为通过公司自有技术平台发现及开发的新一代长效抗体。
目前,麦济生物并无任何已获批准或处于商业阶段的产品。公司核心产品MG-K10是一种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长效抗IL-4Rα抗体,目前正针对特应性皮炎及哮喘等八种适应症进行或计划进行临床试验。
由于尚未实现商业化,麦济生物报告期内净利持续亏损。财务数据显示,2023—2024年、2024年一季度及2025年一季度,麦济生物年/期内亏损分别为2.53亿元、1.78亿元、0.15亿元、0.27亿元。经计算,2023—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合计超4.3亿元。
麦济生物表示,公司的收入及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能否完成候选产品,特别是核心产品MG K10及关键产品MG-014与MG-013的开发、取得所需的监管批准,并成功生产及商业化。公司已将大量精力及资金资源投入候选产品管线的开发,并预期未来将就产品管线的开发及商业化产生大量且日益增加的开支。
曾存在对赌协议
自成立以来,麦济生物历经多轮融资,估值一路走高,吸引许多机构投资者,包括华盖创投、上海张江等。
今年7月,麦济生物完成了递表前轮融资,募集资金约2.6亿元,投后估值达到26.4亿元。而在公司天使轮融资后,投后估值仅有5800万元。
估值一路走高背后,麦济生物在与部分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时,约定了赎回权。根据麦济生物披露的多轮投资的主要条款,若公司未能于2025年12月31日前在上交所、深交所或机构投资者认可的任何其他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或未能完成机构投资者认可的并购,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或实控人张成海收购其持有的全部股份,同时另加自交易日期至赎回日期期间以12%的单利年利率计算的利息。
根据相关股东订立的日期为7月8日的终止协议,赎回权应于公司向港交所递表前一日终止,以及倘未能于2026年12月31日或之前进行,则应自2027年1月1日起恢复行使。
此外,麦济生物还面临着现金流的压力。于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负现金流为1.54亿元,主要归因于公司存在税前亏损。
麦济生物表示,随着业务发展及扩展,公司预期通过未来商业化产品的收益,从经营活动产生更多现金。展望未来,公司相信公司流动资金需求将通过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融资净额的组合来满足。
截至3月31日,麦济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为7079万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港交所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能够满足其研发和运营的资金需求。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企业来说,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关键,港交所的融资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也表示,通过在香港上市,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其研发活动,还能提高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与三生国健存在渊源
张成海为麦济生物的核心人物。
资料显示,张成海今年48岁,毕业于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美国温安洛研究所博士后。2016年创立麦济生物,现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2年11月至2016年6月,张成海在彼时还叫做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三生国健任职,任研究所副所长。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张成海有权通过其直接持有的约29.24%的投票权,及麦康克持有的约13.41%的投票权,于公司行使约42.65%的投票权。
值得一提的是,三生国健与麦济生物还曾有过纠纷。天眼查显示,2018年,三生国健向麦济生物及党某、朱某、张某提起诉讼。根据裁判结果,确认名称为“抗人白细胞介素-4受体α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权归原告三生国健所有。
此外,麦济生物核心研发团队的另一名成员朱玲巧,也曾就职于三生国健,负责领导创新抗体的立项及开发,完成了包括抗IL-17A抗体在内的多种抗体的候选物鉴定。目前,朱玲巧担任麦济生物董事兼研发部副总裁。
此次赴港上市,麦济生物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核心产品MG-K10、关键产品MG-014、关键产品MG-013的正在进行及计划中的临床试验;以及用于多项临床前及发现阶段资产的持续临床前研发,以及技术及平台研究以支持新资产的持续发现及开发。此外,还将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麦济生物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