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均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胜集团”)的展厅里,人形机器人贾维斯2.0流畅地抬起右臂,灵巧手精准握住《证券日报》记者伸出的手掌。这自然的互动瞬间,正是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普智能”)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景的生动注脚。
“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明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政策红利下,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竞争愈发激烈,均普智能作为一家深耕高端装备的全球化企业,一方面以AI全维度赋能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场景,另一方面前瞻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新赛道,积极构建共赢生态,助推产业协同。
从技术攻坚的“独行侠”到生态协同的“潜在链主”,均普智能如何在智能制造的复杂版图中锚定坐标?近期,《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均普智能,解码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业务进阶逻辑。
深耕智能制造赛道
“唯有以创新驱动发展,深度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均普智能董事长刘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公司以创新为引擎、锚定国家战略的发展逻辑。
现阶段,均普智能正致力于开展AI技术的“全维度渗透革命”。
对内,均普智能全力部署AI智能管理系统,提升协同办公管理水平以及效率,尤其是提升研发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对外,推动“智能工厂+”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可跨多场景复用的智能制造平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更多的智能制造通用场景中,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其中,新能源汽车赛道是均普智能这些年的“主战场”之一。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汽车工业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营收达21.02亿元,同比增长32.61%,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据悉,均普智能联合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研发的“视觉AI”垂直模型,已经应用于三条汽车高温传感器生产线项目,助力客户将激光焊接良率提升至95%以上;自主研发的视觉AI应用平台PiaVision,可快速实现各种复杂视觉检测任务,已应用于十余条产线。
业内相关知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均普智能在为某国际豪华车企打造的电驱产品预装配线中,应用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拟调试技术,通过数字建模模拟约20个工作站的工作流程,在前置并降低验收风险的同时能节省约25%的现场调试时间。”
同时,均普智能并未局限于汽车领域。在医疗健康赛道,公司已打通国产胰岛素注射笔全组装流程,与国内头部企业达成合作;自主研发的笔类注射器智能检测系统,在服务法国医药巨头时实现检测零误差。公司基于磁悬浮传输的创新方案,斩获了国际医疗巨头的电子验孕棒产线、国内医美头部企业的包装线等项目。目前医疗健康正在成为均普智能的第二增长曲线。
从技术攻坚到场景落地,从单一赛道到开拓新领域,均普智能印证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底层逻辑。
“我们将继续加大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投入,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刘元对未来充满信心。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能源汽车,从汽车工业到医疗健康,均普智能通过不断多元创新,力争在智能制造赛道持续进阶,树立行业新标杆。
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
在智能制造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具身机器人作为均普智能“工业软件—垂直AI模型—工业AI模型应用—具身智能”全栈式工业人工智能体系的关键节点,正重塑自动化行业的未来图景。均普智能前瞻性地锚定具身机器人赛道,积极抢占智能制造新蓝海。
“对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公司而言,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是开拓业务边界、进军高潜力市场的必要之举。”刘元对此很笃定。
在刘元看来,传统工业机器人受限于预设程序,面对非标准化任务时往往束手无策。而具身智能机器人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和实时环境感知,能够像人类一样动态调整作业策略,这将为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制造提供革命性解决方案。
以汽车零部件定制化生产为例,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能够自主识别不同型号工件的特征参数,实时优化加工路径和工艺参数,相比传统设备,换产时间可有效缩短,生产效率也将显著提升。
均普智能在具身机器人领域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母公司均胜集团深耕汽车工业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存在深度技术同源性。
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均普机器人研究院”)CTO沈天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激光雷达感知系统到精密传动部件,从汽车生产线的柔性控制算法到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技术,这些成熟技术模块均可无缝迁移至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大幅降低研发成本与周期。”
这种技术迁移的优势在均普智能贾维斯系列人形机器人的快速迭代中得到充分印证。从1.0版本的基础运动能力,到2.0版本在运动协调性和控制精度上的突破,再到正在研发的3.0版本,均普智能在关节设计、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尤其是公司在灵巧手、柔性双臂和直线关节模组等关键部件上的创新成果,为机器人适应复杂工业场景提供了硬件保障。
近期,《证券日报》记者在均胜集团展厅见到了人形机器人贾维斯2.0。它的语音合成系统发出的声音清晰自然,还带着恰到好处的停顿感。贾维斯不但能精准握住记者伸出的手,而且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随后贾维斯在记者的要求下,从不同可乐类型中识别,给记者递上无糖可乐。贾维斯还顺势开玩笑:“无糖可乐更健康,更适合小姐姐。”
“这些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嗅觉传感器、视觉识别、运动规划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均普机器人研究院工程师对记者如是说。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加速转型,具身机器人正成为智能制造的新基建。刘元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公司将持续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场景的落地应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共赢生态
在智能制造的星辰大海中,均普智能不仅是技术突围的“冲锋者”,还着力构建产业协同新范式。面对具身机器人这一前沿领域,公司以生态平台搭建、产学研转化等方式,助推产业链上下游从“单兵作战”迈向“雁阵齐飞”。
近两年来,均普智能聚焦工业场景应用,全力搭建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平台。据悉,均普机器人研究院与浙江禾川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在直线关节等核心零部件方面达成战略合作;与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业场景开拓及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发掘、培育海内外市场。
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均普智能研究院已搭建起顶尖的科研合作网络,与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顶尖院校共同合作,推动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应用及商业化。
沈天曜向记者介绍:“公司已与清华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聚焦脑机接口、动作捕捉及机器人小脑系统开发;与香港的高校合作研发嗅觉传感器与智能机器人皮肤;携手北京大学攻关多模态异构大模型技术等。”
共赢生态的构建,让产业链上下游从竞争关系转变为共生关系。正如刘元所言:“产业繁荣是企业发展的沃土,唯有上下游协同共进,方能成就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