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王”在不断创造“历史”。8月27日,寒武纪午后涨幅扩大至10%,股价一度超过贵州茅台,短暂成为A股新“股王”。28日早盘收盘,寒武纪涨超7%报1469.99元,股价再超茅台位居“股王”宝座,市值达到6150亿元。
此前,寒武纪发布2025年中报,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净利润10.3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该公司在2024年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盈利,并在2025年一季度延续业绩涨势。
A股历史上,包括中国船舶、全通教育、长春高新等不少个股挑战过贵州茅台“股王”位置,中国移动也曾短暂超越过茅台股价,但最终都未能撼动茅台的地位。作为科技先锋的代表,市场期待“寒王”的表现。
资本市场宠儿股价涨幅惊人
8月28日上午,寒武纪盘中一度涨超8%报1484.02元,随后回落至7%报1469.99元,股价再超茅台位居“股王”宝座,市值达到6150亿元。寒武纪已成资本市场宠儿,本月涨幅超100%,2023年至今累计涨幅超2600%。
“寒武纪上涨背后有多重因素在驱动。”有机构人士认为,首要推动力来自AI、半导体等“硬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近期,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涨幅惊人,除了寒武纪,最近两月中际旭创和新易盛也均实现了翻倍,分别上涨123%、143%,算力、CPO板块翻倍股也并不罕见。
其次是寒武纪基本面显著改善。8月26日晚间,寒武纪发布了一份亮眼的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28.81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营收的2倍多,同比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为10.38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5.3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由负转正,为9.11亿元。

寒武纪股价的上涨,也是游资与机构的合力助推的结果。章建平依然是市场上有影响力的牛散风向标,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四季度章建平首次进入寒武纪前十大股东,持股533.88万股;今年一季度,章建平增持74.75万股至608.63万股,持股比例升至1.46%;到今年二季度,章建平一股未卖。以今年股价来看,截至8月27日,寒武纪涨幅112.52%。
再看公募持仓,以持仓总市值来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寒武纪在公募重仓持股中排名13,出现在79家基金公司旗下397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公募重仓股在二季度增持了寒武纪481.87万股,公募重仓持股占寒武纪流通股比重为15.09%。

寒武纪2025年半年报前十大流通股东。图片来源:Wind
中国版“卖铲人”有望成AI浪潮主角
今年以来,中国AI行业继续突飞猛进,特别是春节期间DeepSeek崛起后,众多国产AI大模型步入了“深度思考”时代。大模型的推理需求和训练需求水涨船高,侧面带动了众多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寒武纪就是受益者之一。
具体来看,云端AI芯片是支撑寒武纪营收的主要力量,MLU370-X8单卡性能与主流350WRTX GPU相当,思元590已进入国产供应链;软件层面,统一的平台级基础系统软件已成功支持大多头部AI模型,自研架构与指令集保持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许多投资者习惯于将寒武纪类比于英伟达。近年来,英伟达以出售AI训练芯片等业务成了AI“淘金热潮”中的“卖铲人”,股价连创新高,成为美股“股王”。然而,英伟达芯片的对华销售却屡屡遇阻,其留下的市场空白,为国产芯片带来了想象空间。
此外,DeepSeek带来的推理范式的转移也是一大原因。“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侧,英伟达系列的芯片仍然占据主要优势,但是在模型的推理侧,国产芯片已经能够达到和英伟达相当的效果。”一位国产大模型公司联创告诉记者。
8月27日,国盛证券以“寒武纪:时代的主角,利润率大超预期”为题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寒武纪类似上一轮“互联网+”时代、2013—2015年的东方财富,而东方财富2015年营收较2013年提升10.8倍,市值峰值较2014年初提升15.88倍,因此成了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的主角,“我们看好寒武纪成为本轮AI浪潮主角。”
天才兄弟带领寒武纪一路狂奔
追溯寒武纪的崛起,背后离不开一对江西兄弟陈云霁和陈天石。两兄弟一前一后加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身AI芯片的研发,最终为创立寒武纪埋下伏笔。
陈天石兄弟是典型的天才型人物。哥哥陈云霁14岁便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3岁便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博士学位。弟弟陈天石年仅16岁就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学习,并在9年之内拿到了博士学位。
寒武纪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2008年组建的“探索处理器架构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10人学术团队。2015年,团队在中国科学院一间30平方米实验室完成首颗AI芯片流片。测试成功时,陈天石将公司命名为“寒武纪”,寓意“智能时代的生命大爆发”。随后在2016年,寒武纪创始团队成员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投资管理平台中科算源,共同设立了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由陈天石担任董事长及总经理一职。
前排左二为陈云霁,寒武纪创始人、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后排左四为陈天石,寒武纪创始人、现任寒武纪董事长及总经理。
2017年9月,华为发布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背后搭载的正是寒武纪1A处理器,寒武纪一夜之间声名鹊起。但是,寒武纪和华为的甜蜜期并不算长。华为海思2018年调转方向,选择自研终端智能芯片。危局之下,陈天石选择将寒武纪的业务重心转向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与云端AI芯片。
里程碑在2020年7月到来,寒武纪成功登陆科创板,首日市值便突破1000亿元。成立仅4年时间,寒武纪就成为一家千亿市值公司,开局堪称惊艳。
但上市后,寒武纪却迎来一段漫长低谷期,被亏损问题持续困扰,股价也开始了长达近两年的下行。
命运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这一年,寒武纪思元590芯片问世,这是一款采用7nm工艺的国产芯片,在推理场景能效比能比肩国际巨头,几乎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寒武纪的“英伟达平替”价值开始被市场重新发现,随之而来的是股价开启狂飙之路。
截至8月27日收盘,寒武纪总市值达5740亿元。根据寒武纪中报,陈天石直接持有寒武纪28.57%股份,对应市值约1640亿元。
寒武纪能否实现1835元目标价?
在寒武纪此次大涨之前,机构就纷纷表示看好该股。可查信息显示,近六个月,共有14家券商发布了寒武纪的研究报告,10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3家机构给出增持评级,另有1家机构也给了推荐的评级。最为乐观的是外资机构高盛集团。该公司在8月24日的一份研报信息中,将寒武纪的目标价上调50%,达到1835元。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该股仍有30%以上的上涨空间。
尽管上半年业绩爆发,但若以最近四个季度净利润为基数核算,寒武纪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仍然超过500倍,远超Wind半导体板块140倍的平均市盈率。而该公司当前的业绩,是否能支撑如此高的股价?
市场对寒武纪的估值争议始终如影随形。国产AI芯片行业人员对记者表示,部分机构以“寒武纪可能成为下一个英伟达”为假设,按英伟达市值的2%—5%进行估值,但该逻辑依赖主观概率且缺乏实证。“更值得关注的是,寒武纪的收入严重依赖单一大客户。”上述从业人员补充表示,历年财报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寒武纪来自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从57.86%逐年递增至79.15%,2024年已达到9.30亿元。
虽然短期涨幅较大且估值存在争议,不少市场分析人士仍指出,寒武纪作为AI芯片龙头,其技术实力与产业地位仍被众多长期资金所认可。在当前市场资产荒与结构分化加剧的背景下,科技成长赛道中的稀缺龙头更易成为资金集中配置的方向。
贵州茅台是价值投资的标杆,寒武纪挑战贵州茅台,既是两只龙头股之间的角逐,也是价值风格与成长风格的一次对决,还是传统消费与新兴科技两类行业前景的比较。寒武纪股价在盘中超越贵州茅台,一方面说明市场愿意给中国AI行业更高的估值,同时也表明AI行业估值已经出现一定泡沫化。历史上,光伏、锂电、生物医药等行业,都曾经试图挑战茅台的“王位”,最后都失败了。这一次,寒武纪在“股王”宝座上能坐多久呢?
消息来源:财联社、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新京报、华夏时报、青岛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