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4 16:58:00 股吧网页版
4000点倒计时?“科特估”牵牛鼻子,科创50上涨超13%,芯片概念“吸金”241亿元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王兆寰

  8月底的A股有加速上攻之势,沪指连续站上3700点和3800点两个整数关口,迭创10年来新高。

  其中,“大科技”成为了“显眼包”,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20cm涨停”简直不要太爽。寒武纪-U(688256.SH)成为龙头,股价站上1200元,直逼茅台,成为新晋网红。

  据同花顺iFinD统计进一步显示,科创50指数本周(18日至22日)涨幅为13.31%,位居第一;8月以来累计涨幅19.09%,依旧霸榜。22日,在主力资金净流入排行榜上,芯片概念净流入241.75亿元,位居第一;人工智能净流入197.16亿元,位居第二;DeepSeek概念净流入194.62亿元,位居第三。

  东吴证券认为,本轮“慢牛”正是宏观政策、资本市场政策、资金结构和科技产业的四重创新趋势的叠加,实质上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所孕育的“创新牛”。在市场情绪持续向好、增量资金持续入场和科技产业创新持续突破的背景下,“创新牛”的初期,市场风格大概率沿着长线资金偏好的金融板块和科技产业有趋势的板块的机器人、海内外算力、创新药等方向继续延伸。

  未来随着AI+的应用场景落地,科技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需求回升,价格和企业盈利回升趋势明确后,“创新牛”有望从金融结构性行情演变为全面牛市。

  “大科技”表现抢眼

  8月22日,沪指成功站上3800点,报收3825.76点,上涨1.45%,再创十年以来新高。创业板指数报收2682.55点,上涨3.36%,科创50指数收于1247.86点,上涨8.59%。

  板块上看,小盘股优势明显,科技板块成为最靓的仔。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机器人等板块表现强势。

  个股方面,中芯国际主力资金净流入25.79亿元,位居第一;中科曙光主力资金净流入22.18亿元,位居第二;东方财富主力资金净流入19.7亿元,位居第三;股价位居A股第二,成为新晋网红的寒武纪,主力资金净流入8811万元,股价尾盘拉至涨停。

  尽管大盘冲上3800点,但是个股分化较为明显,在指数飙涨的同时最终仍有超2000只个股收跌。

  明泽投资基金经理胡墨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A股市场中长期向上趋势明确,预计将呈现长期慢牛的运行格局。在经济复苏、政策支持及增量资金流入的共同推动下,市场进一步上攻、突破3900点的可能性较高。但需要注意阶段涨幅积累较大带来的短期技术性调整风险。

  回顾市场表现,胡墨晗分析指出,本轮行情的主线是大金融和“大科技”,目前这一判断已得到充分验证。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战略的深入推进,与之对应的科技成长板块自然成为行情的中坚力量。

  “只要政策支持方向不变、国产替代和产业升级的逻辑持续深化,叠加企业盈利逐步兑现,科技成长主线预计将贯穿本轮牛市的全程。”胡墨晗如是说。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一周市场加速上升,成交量显著放大。主要的宽基指数均有效地突破了去年10月初的高点。特别是科技成长方向热度极高,22日科创50指数单日涨幅接近9%,科创芯片指数涨幅近12%。行情的热度显著升温。

  “在这种情绪和资金推动的行情中,估值最低的宽基上证50和沪深300显然是拖了全市场的后腿。只要有科技属性和成长预期,无论估值多高,都能成为市场的明星,这是非常典型的高风险偏好驱动的结构性行情。”夏风光如是说。

  东吴证券最新报告分析指出,2025年的“科特估”已见成效,科技板块成为资金主攻方向,且估值体系重构尤为显著,科创板动态PE从2024年的45倍修复至2025年的65倍,接近纳斯达克科技股估值水平,“科特估”逐步得到市场验证。整体来看,与2024年初提重塑“科特估”时期相比,无论是从科技板块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市值还是各行业估值整体水平都实现了明显提升,尤其是“硬科技”板块的提升更加明显。

  报告认为,未来“科特估”体系将继续坚持创新改革、完善标准、拓宽渠道,孵化更多的新质生产力企业,为创新企业提供成长的土壤,为更加包容、更趋稳健的中国资本市场新生态提供新动能,进一步助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波动风险不容小视

  对于投资者而言,保持理性与纪律尤为重要。胡墨晗认为,牛市中最大的风险往往不是回调,而是频繁切换投资风格的追涨杀跌行为。因此,坚守主线、保持战略定力是应对市场波动、获取长期收益的关键。

  结构性强烈分化也是投资者情绪不稳定的一个表现。夏风光分析认为,在指数持续高涨的情况下,有两种类型的投资人比较沮丧,一种是买了估值较低,股息率高的某些行业品种,但涨幅明显落后于强势指数甚至不及平均水平。另一种就是追涨杀跌类型的,当持有的品种表现落后甚至下跌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换成强势品种。一旦节奏踏错,两头吃亏,指数上涨但账户资产缩水。这种追涨杀跌正是牛市的大忌。

  夏风光表示,前一种投资人只要多一份耐心,审视好持仓品种,避免落入估值陷阱即可,迟早会跟上指数的涨幅。后一种投资人,更应该平衡好心态,不贪不躁,立足于长期价值才是根本,其实不妨转换心态多关注一些指数类型的配置投资。

  在夏风光看来,随着上升节奏的加快,波动的风险确实会随之增加,但更重要的是要认清是短期波动的风险,还是估值大顶的风险。站在长期的角度看,当前的核心指数还是修复的过程当中。从市场的隐含波动率来看,还没有显著的升波,走势强而升波慢,往往是因为对未来走势预期共性很强所造成的,也是慢牛的特征之一。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增量资金在不断流入。从资金流向来看,居民存款出现了向权益资产转移的迹象。7月居民存款单月净减少1.1万亿元,结合A股市场近期表现,极有可能是大量居民存款流入了权益市场,为市场带来巨量新增资金。这种资金的持续涌入推动A股持续上攻,这点也能从近期场内交易活跃度的提升明显看到,所以目前A股持续上攻的动力来自流动性的极度充裕。

  宝晓辉表示,如果是比较激进的投资者,那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在这个阶段重仓一波,拿出百分之八十左右仓位来押注热点板块,从历史牛市走势来看,如果能在这个点位上走出牛市,市场主线的热点板块的赚钱效应是非常惊人的。

  “而相反,如果投资者风格相对比较稳健,那么可以整体仓位控制在50%到60%区间,如果在这个点位大盘向下调整10到20个点的话,那么投资者就可以逆势加仓,将仓位补回。而相反,如果后续市场开启了上涨,投资者就可以保持不动,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宝晓辉如是说。

  宝晓辉强调,投资者不管是如何处理仓位,都应该做好提前量的准备,不要在此刻犹犹豫豫,而到了后期高点又患得患失,最终在市场非理性高位被踏空情绪裹挟被迫参与,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后市如何演绎?

  沪指在短时间内突破了3700和3800点关口,速度之快超过市场预期。

  网友们笑言:喜迎“九三”阅兵上3900点,庆祝“十一”国庆登上4000点,简直不要太完美。

  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对后市依然充满期待:所谓牛市不言顶,现在各方条件向好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去做太短期的预测,不管是3900还是4000点,都有可能在今年见到。

  不过,易小斌分析指出,目前最重要的是关注几个变量:首先还是流动性的问题,无论是两融还是机构流入都是偏正面的,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交易额保持在两万亿以上,不要出现大幅萎缩。

  二是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监管层的态度,没有放缓或者强调风险的情况下,不妨还是积极一些;三则是基本面的状况,上市公司的中报就是一个窗口,特别是下周进入密集公布期,窥一斑而知全豹,风险偏好提升到一定程度后还是会落实到EPS(每股收益)上。

  “因此,基于未来的预期和投资者情绪的快速回暖而又没有极热的状态下,市场还有向上的空间。”易小斌如是说。

  易小斌认为,科技股是今年的主线,这点毋庸置疑,从目前行业涨幅排名来看,也是如此,除了TMT中的通信、计算机、传媒和电子外,机械、国防军工和医药中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也是涨势喜人,但目前结构性很明显,对指数的推动也比较理性,虽然这周涨幅稍大一些,但整体呈现出慢牛的格局,因此科技成长的行情还是会继续维持下去。

  科技成长是今年的主线,易小斌建议,配置上还是重点,另外考虑到低位补涨的行情,一些低估值、低涨幅的也要适量关注,哑铃式配置依然可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