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U(SH688256)$ 举国同庆寒武纪涨停:中国AI芯片的世纪跨越
2025年8月22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寒武纪(688256)以20%涨停收盘,股价突破1243.20元,市值飙升至5200.93亿元,成为仅次于贵州茅台的A股第二高价股。这不仅是一家科技企业的高光时刻,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在科技自主创新征程中的集体胜利。从实验室到交易所,从科研人员到普通百姓,举国上下共同见证了这场“中国芯”的逆袭传奇。
一、科技自强的全民狂欢:从“卡脖子”到“领跑者”的蜕变
当美国商务部将AI芯片列入对华出口管制清单时,寒武纪的MLU系列芯片正以“算力突围者”的姿态,在国产替代浪潮中破浪前行。其自主研发的思元590芯片性能达英伟达A100的80%,思元690芯片更被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列入核心采购清单,2026年订单量预计突破50万颗。这种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精神的具象化表达。正如抖音用户@科技先锋 所言:“今天的涨停不是数字游戏,是中国工程师用代码和硅片写就的尊严。”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寒武纪的订单能见度已延伸至2026年。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暴增4230%,首次实现单季盈利3.55亿元 。这种爆发式增长,源于其智能计算集群业务在互联网、金融、交通等领域的全面落地——仅阿里云的年度采购合同金额就达87亿元 。工信部“AI芯片国产化率三年翻倍”的政策目标,正在寒武纪等企业的努力下加速实现 。
二、产业链协同的胜利:从“单兵作战”到“生态共赢”的跃迁
寒武纪的崛起,离不开中芯国际等产业链伙伴的全力支持。中芯国际为其预留每月2000片7nm晶圆产能,2026年总产能规划达50万颗,这种“设计-制造”协同模式,让国产AI芯片从“纸面蓝图”变为“量产现实”。正如中芯国际CEO赵海军所言:“我们不仅是代工方,更是国产替代战略的共同执行者。”
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响,更折全民对科技未来的信心。寒武纪涨停当日,科创50指数飙升7.75%,半导体板块全线井喷,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产业链企业同步涨停。东方财富网股吧里,股民@芯片猎人 发帖称:“今天买寒武纪不是投机,是给中国科技的未来投票。”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让这场涨停超越了商业范畴,成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三、星辰大海的征程:从“国产替代”到“全球引领”的宣言
今日的涨停,不过是寒武纪征程中的驿站。当DeepSeek发布新一代芯片适配计划,当寒武纪股价突破1200元,全球AI算力版图正在重新绘制。其研发的UE8M0 FP8芯片架构,通过与国际主流大模型的深度适配,实现了训练能效比的超越性突破。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评价道:“中国云端AI芯片市场将在2027年突破480亿美元,而寒武纪已占据35%的先发优势。”
展望未来,随着39.9亿元定增项目的落地(用于大模型芯片平台建设),寒武纪的技术护城河将进一步加宽。正如其董事长陈天石在年报中所述:“我们不是在制造芯片,而是在定义未来算力的形态。”这种格局,让寒武纪的市值突破万亿不再是梦想,而是可触摸的现实。
结语:中国芯的史诗与人民的期待
五年前,寒武纪以“AI芯片第一股”登陆科创板,开盘价250元的辉煌与后续破发的阵痛,构成了中国科技股的缩影。而今日,当股价突破1200元时,资本市场终于读懂了这家公司的价值:它不仅是一家芯片设计企业,更是中国算力自主化的“心脏”。从抖音评论区的欢呼到股吧里的热议,从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到中芯国际的生产线,全国人民用行动诠释着对科技强国的共同期待。
站在5200亿市值的新起点,寒武纪的故事仍在续写。当全球AI算力需求以每年750%的速度爆炸式增长时,这家从实验室走向战场的中国企业,正用7纳米级的光刻线,在数字时代的星辰大海中勾勒出属于中国的轨迹。这,就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答案——不是跟随,而是引领。
(数据支持: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寒武纪股价1243.20元,市值5200.93亿元,成交额162.39亿元,换手率13.92万;中芯国际股价103.97元,市值8303.38亿元;高盛预测寒武纪2025-2027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111%,目标价1223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