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先进(SH688234)$ $天富能源(SH600509)$ $露笑科技(SZ002617)$
英伟达采用12英寸SiC
原创 行家说-许若冰 行家说三代半
2025年09月04日 18:02 广东 3人
9月2日,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英伟达正计划在新一代GPU芯片的先进封装环节中采用12英寸碳化硅衬底,最晚将在2027年导入。
那么,今天,“行家说三代半”将与大家探讨4个话题:
碳化硅将用在先进封装的哪个环节?
英伟达等为何会考虑采用碳化硅?
服务器AI芯片的SiC中介层需要有多大?SiC的竞争力如何?
有哪些SiC衬底厂商有12英寸的SiC中介层晶圆?
英伟达或采用12英寸SiC
2027年就将打入中介层?
近日,台湾媒体“财讯”采访了当地碳化硅企业——格棋化合物半导体公司董事长张忠杰。
张忠杰透露,英伟达新一代Rubin处理器的开发蓝图中,为了提升效能,计划把CoWoS先进封装环节的中介层材料,由硅换成碳化硅。
他还表示,目前台积电已经邀集各国厂商共同研发碳化硅中介层的制造技术,例如日本DISCO正在研发新一代激光切割设备,因此,英伟达的第一代Rubin GPU仍会采用硅中介层。但是一旦新设备到位,碳化硅中介层制造会更为顺利,加上英伟达对效能进步的要求极高,当芯片内产生的热超过极限,就必须采用碳化硅中介层。
据张忠杰判断,“最晚后年,碳化硅就会进入先进封装。”
最近,有碳化硅企业向“行家说三代半”透露,目前12英寸SiC的买家主要包括台积电等大企业,主要用于中介层的研发。
SiC中介层优势1:
导热率更高
事实上,上述英伟达将采用12英寸SiC中介层的说法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就在前段时间,应用材料公司也在行业会议上提到了SiC替代硅中介层的前景。作为先进封装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应用材料早在2023年就启动了先进封装EPIC中心的建设,也许他们已经提前获得了产业技术动向。
应用材料2025年演讲PPT 图片来源:碳化硅芯片学习笔记
那么,为什么SiC中介层会引发在AI芯片先进封装领域的关注和讨论呢?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硅中介层。
众所周知,英伟达的GPU芯片,从H100到B200都依赖于台积电专有的CoWoS封装(芯片-晶圆-基板)技术。CoWoS被称为2.5D封装,它是通过将多个芯片(如处理器、内存等)高密度地堆叠集成在一个封装内,显著缩小了封装面积,而且大幅提升了芯片系统的性能和能效,请看下图。
传统2D封装(左)与CoWoS封装(右)示意图
而SiC要替代的硅中介层(Silicon Interposer)是CoWoS封装平台的核心部件之一。它是一片面积很大的硅片,硅片内部有许多互连线(TSV硅通孔和布线),负责将这些小芯片彼此连接,并与封装基板连接。
随着英伟达GPU芯片的功率越来越大,将众多芯片集成到硅中介层容易导致更高的散热设计,这就变得更为棘手。
英伟达GPU芯片功率变化 来源:行家说Research
在今年的台积电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深入分析了CoWoS封装散热设计挑战,尤其是高带宽内存芯片HBM。台积电认为,目前业界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热界面材料(TIM)1和液冷 Lid + TIM2 的热堆叠结构来解决CoWoS封装散热问题。台积电提到3个优化方式,其中包括优化热沉片和热界面材料等。
单晶SiC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的半导体,其热导率达到490W/m.k,这一特性有望为CoWoS封装提供新的散热解决方案。应用材料公司认为,单晶SiC的热导率比硅高出2-3倍,是中介层的理想材料,而且多家中国碳化硅厂商已经推出12英寸的大直径晶圆,为导入中介层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类似于传统功率模块设计,CoWoS封装采用导热率更好的SiC中介层后,其的散热片尺寸有望大幅缩小,整体封装尺寸可以进一步得到优化。
SiC中介层优势2:
缩小CoWoS封装体积
此外,与硅中介层相比,单晶SiC还具有更好的耐化学性,因此可以通过湿法刻蚀制备出更高深宽比的通孔,进一步缩小CoWoS封装的尺寸,2.5D封装的效果堪比3D封装。
根据“行家说三代半”了解,2024年美国杨百翰大学和尼尔森科学公司已经采用350μm厚的4H-SiC制备出通孔的深宽比高达109:1的SiC中介层,而常规方法制备的中介层的通孔深宽比则低于17:1(获取该文献请加许若冰微信:hangjiashuo999)。
SiC中介层及通孔刻蚀 来源:美国杨百翰大学和尼尔森科学公司
该团队表示,常规中介层采用深宽比较低的直线通孔,需要使用单一金属层重新分布层来提供互连,从而导致中介层的面积大且互连长度很长。而他们开发的SiC中介层不仅具有更高的深宽比(109:1),而且是非直线通孔,从而能够实现非常密集的互连且互连长度短。
假设该方案能够实现落地,SiC中介层还可以大幅减少CoWoS封装的成本。
SiC中介层的通孔设计:低深宽比、直线(左);高深宽比、非直线(右)
来源:美国杨百翰大学和尼尔森科学公司
12吋可切5-21个中介层
年需求或达26万片?
计算中介层的市场需求,首先先了解一下它现有面积的大小以及未来的变化。
据了解,目前,英伟达H100采用的是3倍光罩的CoWoS封装,硅中介层的面积达到50*50mm(约为主驱级SiC MOSFET的100倍)。
根据2024年台积电在欧洲开放创新平台 (OIP) 论坛上的说法,2025-2026年他们将推出5.5倍光罩的CoWoS封装(1万m㎡),预计2027年将推出7倍光罩的CoWoS封装(1.44万m㎡)。
相应地,为了容纳更多的HBM等芯片,硅中介层的面积将越来越大。2024年Rapidus高级常务执行官 Yasumitsu Orii曾表示,最新硅中介层的尺寸约为59*59m㎡,预计2027年中介层的尺寸将相当于8倍光罩掩模版(约81*81m㎡),面积将增加近两倍。“行家说三代半”照此推算,硅中介层的面积约为CoWoS封装的40%-45%左右。
然后再来看看,硅中介层未来的市场需求情况。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全球CoWoS封装的月产能将从2024年的3.8万片12英寸晶圆飙升至8.3万片,预计2026年将达到11.2万片/月。
从面积计算,12英寸晶圆分别可生产21个3倍光罩尺寸和5个8倍光罩尺寸的中介层。
不同尺寸的中介层产出数量
据“行家说三代半”推算,如果采用3倍光罩尺寸的中介层,2024-2026年的需求分别为1809片/月、3952片/月和5333片/月。如果采用8倍光罩尺寸的中介层,2024-2026年的需求分别为7600片/月、16600片/月和22400片/月。换算成年产能,则2024-2026年的需求约为2.17-26.88万片之间。
硅中介层价格仅180元/片
12英寸碳化硅亟需降本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碳化硅在中介层的价格竞争力如何。
据了解,NVIDIA H100的售价高达2.5-3万美元,其成本约为3000美元,毛利约90%。其中,采用硅中介层的CoWoS封装成本占比为25%,约为750美元(折合人民币5354元),成本是非常高的。而英伟达8GB HBM2的硅中介层成本约为25美元(折合人民币178元),BOM占比仅为0.83%左右,在AI芯片的成本中可以忽略不计。
据“碳化硅芯片学习笔记”消息,现阶段12英寸碳化硅衬底市场价约为2万美金一片。但是12英寸碳化硅衬底的面积约为6英寸产品的4倍左右,按照N型4H-SiC目前较低的价格计算,12英寸碳化硅未来的合理价格有望低于10000元RMB/片左右。
据“行家说三代半”了解,中介层通常采用热沉级或者多晶碳化硅衬底,其制备成本应该低于单晶N型或者半绝缘碳化硅衬底。因此12英寸SiC中介层晶圆的价格有望低于8000元RMB/片。
按照单片12吋晶圆产出21个中介层计算,在2万美元/片和8000元RMB/片的情况下,单片SiC中介层的价格分别为6799元和380元,要比硅中介层分别高出3719%和114%。但是在整体GPU芯片BOM占比分别为31.73%和1.77%左右。
显然,12吋碳化硅价格2万美元/片是不合理的,而8000元RMB/片对GPU成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未来是很有希望采用的。
面向先进封装
天科合达等厂商已有动作
从前面的美国杨百翰大学的文献可以看出,4H-SiC单晶衬底可以用于制备SiC中介层,而且采用的是与功率半导体同样的衬底厚度(350μm)。据《2025碳化硅(SiC)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现阶段天科合达等超过12家厂商实现了12英寸N型4H-SiC单晶衬底的研发和量产。
与此同时,SiC中介层还可以采用导热率稍低一些的热沉级或者多晶SiC衬底。据“行家说三代半”此前报道,聚焦先进封装的中介层需求,目前如天科合达等SiC厂商已有对应产品输出。
今年3月,天科合达展出了8英寸光波导型碳化硅衬底(另名光学级碳化硅衬底)、12英寸热沉级碳化硅衬底以及液相法P型6英寸衬底,已经提前探索先进封装等领域的前沿应用市场机遇。
天科合达SiC衬底产品阵容
综上所述,12英寸碳化硅有望成为先进封装的散热性能突破关键技术,而先进封装将成为碳化硅的赛道,但是碳化硅要导入中介层材料市场,关键要突破12英寸切磨抛等关键技术。因此,《2025碳化硅(SiC)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将系统梳理12英寸SiC最新技术进展,为产业界提供更关键的数据支撑和更有价值的市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