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据日本工业新闻头版报道,天岳先进(688234)已开始向日本市场批量供应碳化硅衬底材料。2024年公司来自境外的收入为8.40亿元,同比增长104.43%,占总营收比例为47.53%,未来这一比例有望继续提升。
根据权威行业调研机构日本富士经济报告测算,在2024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天岳先进凭借22.80%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二大碳化硅衬底制造商之位,其公司品牌与产品在国际市场已树立起颇高的知名度。
日本工业新闻该报道指出,曾经日本、欧洲的半导体厂家多采用中国以外的衬底材料,而如今既有价格优势又有质量优势的中国衬底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技术领先铸就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球碳化硅行业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天岳先进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深耕多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技术优势。截至2024年末,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9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08项,其中境外发明专利授权14项,专利数量位列全球前五。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天岳先进凭借其在碳化硅衬底材料技术上取得的革命性突破,荣获由日本权威半导体媒体《电子器件产业新闻》颁发的“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这是中国企业在该奖项设立31年以来的首次问鼎,也是该奖项历史上首次将最高荣誉授予碳化硅衬底材料技术,标志着中国在半导体关键基础材料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彰显了中国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
碳化硅晶圆尺寸是衡量技术领先的重要指标。公司已实现8英寸导电型衬底的批量供应并率先实现海外客户批量销售,占据先发优势。2024年11月,公司推出业内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
除了在晶圆尺寸上的领先,天岳先进在衬底类型和生产工艺上也有突破。2024年11月,公司向客户成功交付高质量低阻P型碳化硅衬底,标志着向以智能电网为代表的更高电压领域迈进了一步。另外,公司还是率先使用液相法生产P型碳化硅衬底的公司之一。
产能扩张加深加宽护城河
在碳化硅行业,产能就是竞争力,产能就是护城河,有产能就能满足更多大客户的需求,就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天岳先进已经构建了山东济南、上海临港两大主要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现在年产能超过40万片。其中,上海临港工厂已具备年30万片导电型衬底的生产能力;8英寸衬底已实现批量销售,计未来产能将持续提升。
另外,据日本工业新闻头版报道,天岳先进还有在海外建设工厂的规划。
下游应用领域提供长坡厚雪
碳化硅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储能、AI等应用领域的加速渗透,碳化硅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来看,碳化硅下游需求近80%为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800V平台普及,碳化硅器件在电驱系统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天岳先进作为行业龙头,与全球汽车电子厂商英飞凌和博世等均有长期的战略合作,未来或将明显受益于相关领域发展。
据富士经济(东京都中央区)的统计,到2035年,世界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比2024年扩大7.4倍,达到2.9万亿日元(1500亿RMB),相比硅基半导体,碳化硅具备耐高压等优良特性,除电动汽车以外,还将在更多的领域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天岳先进积极布局AR眼镜领域。由于碳化硅材料卓越的光学特性,AI眼镜行业市场预计将大幅增长,至2030年全球出货量有望超过6000万副,多个新兴市场的应用,有望带动碳化硅整体市场需求。7月14日,天岳先进与舜宇奥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碳化硅光波导镜片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按下该关键部件量产的“加速键”。天岳先进紧跟市场趋势,积极拓展新兴应用领域,为公司的成长进一步拓宽了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