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产品量产交付驱动多家AI眼镜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
仙工智能与星尘智能达成千台级机器人订单合作
文远知行首批Robotaxi GXR已抵达新加坡并开始测试
低空商业化加速,机构指出无人机相关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工信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主题详情】
产品量产交付驱动多家AI眼镜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持续复苏,AI眼镜行业迎来良性成长。据数据统计,截至9月1日,在AI眼镜板块的103家上市公司中,有48家今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向好,多家公司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AI眼镜产品已于上半年完成量产交付,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国金证券指出,AI眼镜有望成为AI应用的重要载体,看好消费电子行业新一轮AI端侧创新周期的机会,AR眼镜有望成为智能眼镜终极形态,建议持续关注AI眼镜板块,核心关注产业链组装代工、芯片、光学显示环节。
上市公司中,统联精密能够为智能眼镜提供包括铰链、镜腿、镜框在内的固定结构件以及内部结构支撑件等精密零部件。目前,公司已经有部分智能眼镜零部件的量产经验。紫建电子目前专注于新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蓝牙耳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AR/VR眼镜等)、智能家居、智能音箱、便携式医疗器械、运动相机、智能学习机等。
仙工智能与星尘智能达成千台级机器人订单合作
星尘智能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公司与上海仙工智能达成千台级人形机器人战略订单,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分阶段部署上千台AI机器人,用于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公开资料显示,仙工智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控制器系统供应商,2023—2024年连续全球销量第一,客户包括飞利浦、施耐德、西门子等1500余家国内外企业。
机器人在不同的场景下工作时,需要“大脑”“小脑”进行任务的理解规划和执行。而机器人控制器正是具身智能必备的硬件平台。申万宏源证券指出,控制系统具身智能的基座。目前,由于机器人规模较少,控制器以主机厂自制为主。随着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增长,会出现跨界来做机器人控制器的公司,包括汽车域控制器公司、机器人操作系统公司、运动控制器公司等等。未来有望复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竞争格局。
上市公司中,天准科技表示,针对机器人行业,公司布局了具身智能控制器,已经获得多个知名客户的订单,目前具备显著的先发优势。智微智能针对具身智能推出了基于Nvidia Jetson、Intel Ultra、Rockchip等核心芯片平台的大小脑控制器产品线,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AGV/AMR移动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应用场景。新时达拟于2025年底前推出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并拟在具身/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整机。
文远知行首批Robotaxi GXR已抵达新加坡并开始测试
据媒体报道,文远知行WeRide9月1日宣布,旗下首批Robotaxi GXR已抵达新加坡并开始测试,这是此类自动驾驶车型首次落地东南亚。这批Robotaxi GXR目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自动驾驶测试与研发中心(CETRAN)进行模拟道路测试,以评估车辆在新加坡公共道路条件下的性能与安全性,为获取M1认证做准备。获批后,车辆预计于2025年底在指定公共道路进行部署,由文远知行与一家领先的区域出行服务商合作运营,为未来大规模商业化提供支撑。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中国智能驾驶产业正向L3迈进,高阶智驾需求仍有巨大待满足空间。当前高速NOA功能已成为主流车型标配,价格下探至15万元以下,同时技术进步带动价格下探与智驾市场扩容,城区NOA正进入15-20万元区间。城市NOA预埋装配率稳步提高,中国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已经达到50%,具备向L3发展的技术和硬件基础。随着2024年首批L3试点车企和试点城市名单的公布,相关政策亦在逐步突破,2025年有望成为L3落地元年。
公司方面,中科创达拥有智能汽车全栈产品和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公司作为提供软硬一体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厂商,随着端到端技术的发展,将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更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更优化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以支持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运行。中原内配参股公司灵动飞扬专注于智能驾驶、自动驾驶领域,业务范围包括车载控制器通讯底层、Autosar与功能安全、深入优化全景及APA自动泊车算法等,现在产品已覆盖福特、奇瑞、吉利汽车、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东风小康、东风标致、神龙、江淮、江铃等,其智能驾驶360系统和行车记录仪已在比亚迪系统上推广和应用。
低空商业化加速,机构指出无人机相关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近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举行中型复合翼无人机救援平台交接仪式,11架中型无人机配发至全省11个市州应急管理部门,形成覆盖全省空地一体应急指挥通信保障网络。
东北证券指出,2014年至今,在技术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无人机已具备小型化、低成本、智能化的特征,下游应用拓展至民用和军用两大类。无人机产业链包括上游的零部件制造及系统软件研发,中游的飞行系统、地面系统、任务荷载系统和整机组装,以及下游应用场景。在成本分布上,工业无人机中载荷设备成本最高,占比达41.73%,导航及通信模块占比15.72%、复材及结构件占比13.31%。军用无人机中,机载成品成本占比65.7%,地面站系统约17%。随着低空商业化加速,预计相关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上市公司中,航天彩虹在无人机民用领域深耕多年,产品型谱完整、作业经验丰富、平台成熟可靠,应用于测绘、海事、通讯、物探、森林防火、管路巡线、灾后观测等诸多方面,在行业内有先发优势。中无人机的新产品翼龙-1G、翼龙-X都已取得军贸出口批复,正积极开展市场推介。此外,多款1000kg级以下的无人机的出口鉴定进程也在大力推进中,公司军贸市场产品竞争力和体系化方案提供能力不断增强。纵横通信全资子公司狮尾智能全国首创的城市超高层建筑无人机自主巡检, 集成智能网联、 感知避障等技术, 可在复杂城市环境中超视距作业。
工信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近日,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业母机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标准供给结构更加优化。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近两年“工业母机+”活动推进,一方面加速推动国产化,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通过协同攻关实现了国产化替代首台套突破;一方面推动产业升级,更好满足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需求。基于此,后续建议关注持续受益国产化替代的五轴机床、数控系统、丝杠导轨环节,以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推动的加工中心、磨床需求爆发机会。
公司方面,宇晶股份主营业务为专业从事精密数控机床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下游客户提供硬脆材料切割、研磨及抛光等加工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博亚精工的板带成形加工精密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产品主要定位于钢铁、有色冶金行业高端装备及零部件,已经成功替代德国、日本、意大利知名制造商的同类产品,其中部分装备及生产线机组产品成为了行业首创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