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创板AI第一股”格灵深瞳交出上半年“成绩单”。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格灵深瞳营收为4247.28万元,同比下跌17.22%,归母净利润为-7985.37万元,同比下滑2.48%。不仅营收情况不理想,而且未能实现盈利。同时,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从2018年到今年上半年,格灵深瞳累计亏损已高达近十亿元。

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已累计亏损近十亿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格灵深瞳实现营收4247.28万元,较之去年同期的5131万元下跌17.22%。这是自去年营收“腰斩”后的再次下滑,2023年中期,格灵深瞳营收一度高涨至1.57亿元,去年中期“断崖式”下跌至513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格灵深瞳营收仅有767.5万元,较之同期暴跌75.02%。
具体到商品类型来看,占格灵深瞳营收大头的人工智能产品收入下滑较多,去年上半年这一收入达4789.62万元,今年同期仅有2488.2万元,下滑近五成。技术服务及其他收入则小幅增长,从341.36万元增至635.08万元。
另外,与去年同期财报相对比,今年中报内新增的智慧终端产品上半年营收为1124万元,这部分收入主要依托于格灵深瞳子公司深圳市国科亿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亿道”)。公开资料显示,国科亿道成立于2017年,主要面向军工领域提供以国产化芯片为核心的终端计算设备。
据悉,去年11月,格灵深瞳以增资及收购股权的方式取得国科亿道部分股权,交易完成后,前者直接持有后者23.4194%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通过一致行动关系取得后者54.6792%的表决权,国科亿道成为格灵深瞳控股子公司。但从业绩表现来看,收购国科亿道尚未能“盘活”格灵深瞳整体营收。此外,智慧终端产品的毛利率也仅有34.82%,远低于人工智能产品63.73%的毛利率。

2025中报(左) 2024中报(右)
营收情况不理想的同时,格灵深瞳上半年仍未实现盈利,并且亏损幅度正进一步扩大。据财报介绍,格灵深瞳的盈利模式主要为向客户提供面向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以及满足国产信创要求的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获得销售收入。
上半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85.37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7792.39万元,同比下滑2.48%。南都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从2018年到今年上半年,格灵深瞳累计亏损已高达近10亿元,仅在上市的2022年当年实现小幅盈利。另外,上半年,其扣非净利润同样下滑,由去年同期的-8153.76万元,同比下滑4.96%至-8558.29万元。

针对前述业绩下滑原因,格灵深瞳在财报中解释称,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主要系受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智慧金融领域客户预算有所收紧,相关产品需求有所放缓,但公司在其他领域的收入金额较去年有所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主要系本期收入同比有所减少,同时公司优化人才结构造成管理费用有所增长综合所致。
南都记者还注意到,上市以来,格灵深瞳中期毛利率一直维持在60%以上,今年下滑较为明显,去年中期,其毛利率达67.38%,今年同期已下跌16.24%至56.44%。另外,格灵深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为负值,今年上半年为-1.03亿元,较之去年同期的8740.5万元下滑17.98%,财报介绍称,主要系本期采购支付的货款同比增加所致。
研发投入下降27.43%,曾向驭势科技1元转让技术
财报介绍,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格灵深瞳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专注于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大模型、大数据分析和机器人等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基于国产化芯片,提供面向智慧金融、城市管理、政务及特种、智慧教育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智能终端计算设备及解决方案。
而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格灵深瞳研发投入为6804.49万元,较之去年同期的9376.81万元,同比下滑27.43%,占总营收比例也由去年的182.75%下降至160.21%。格灵深瞳在财报中解释称,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比下降,主要系由于公司不断优化研发项目的开展效率,研发人员费用同比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中阐述了研发对于人工智能企业的重要性。格灵深瞳介绍称,公司所处的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升级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且随着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融合运用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因此持续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是行业内公司在市场中保持优势的重要手段。
此外,上半年,格灵深瞳研发人员数量也有所减少,从去年同期的318人减少至今年的227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则由70.19%下滑至60.53%。格灵深瞳并未在半年报中就研发人员数量减少的原因作出具体解释。但据半年报介绍,人工智能行业系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关键技术人员是人工智能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更是保持不断研发创新的重要保障。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由吴甘沙、姜岩以及格灵深瞳联合创始人赵勇一同创办的驭势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驭势科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上市。据悉,驭势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真无人、全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
天眼查显示,当前,吴甘沙为驭势科技法定代表人,持有后者16.44%的股份,姜岩持股约4.77%,赵勇持股1.43%。另外,格灵深瞳持有驭势科技约7.89%的股份,是其第一大外部股东。而在研发方面,格灵深瞳曾在驭势科技成立初期对其提供近似无偿的技术转让,这一举动一度引发市场热议。
据格灵深瞳此前招股书介绍,2016年2月,其将“基于双目的防碰撞视觉雷达技术”等6项非专利技术以总价1元转让予驭势科技,将“一种多目相机系统”1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人体姿态检测方法及装置”等3项正在申请专利的非专利技术无偿许可驭势科技在智能汽车领域独占使用。
2020年5月,格灵深瞳又将上述4项授予独占使用许可的专利权或非专利技术(部分已完成专利申请)全部转让予驭势科技,将“一种多目相机系统”等3项专利权以总价1元转让予驭势科技,将“一种多目相机系统、装置及同步方法”1项非专利技术以总价1元转让予驭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