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替代的加速,光刻胶企业相关项目进展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潜力黑马久日新材(688199.SH)近日就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光刻胶产能处于爬坡阶段,第二季度光刻胶和光敏剂的订单量均在逐步增长,光刻胶已累计形成吨级订单,光敏剂也已形成规模化销售。
在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浪潮中,光刻胶作为核心材料长期被日美企业垄断。久日新材依托二十多年化工技术积累,通过自主研发与战略并购,正在光刻胶领域打开新局面。
全产业链布局构建独家优势
久日新材的光刻胶之路始于2020年,通过收购大晶信息、大晶新材等企业,公司成功切入半导体化学材料赛道。四年磨一剑,2024年成为其产业化的里程碑时刻,年产4500吨光刻胶项目于2024年11月19日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涵盖面板光刻胶4000吨、半导体光刻胶500吨。标志着这家光引发剂龙头企业在半导体化学材料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破局背后是久日新材在技术上的厚积薄发。
公司已形成由全球顶尖光刻胶技术专家组成的研发生产团队,拥有先进的实验测试设备和研发环境。同时,久日新材与南开大学共同建立起联合研究院,实现了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产业化能力的强强联合。
在产品端,公司已研发30余款半导体光刻胶配方,包括半导体i-线光刻胶、发光二极管g-线/h-线光刻胶和面板光刻胶,部分产品已通过下游客户测试并实现批量供货。产品的测试性能指标可与国内市场同类进口产品媲美,意味着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久日新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已掌握光刻胶核心原材料——重氮萘醌类光敏剂等产品的生产工艺,能够实现光刻胶全产业链发展。更关键的是,公司董事长赵国锋控制的另一家企业张家界久瑞生物,掌控了光敏剂合成中的关键天然原料——五倍子及其提取物焦性没食子酸的提取合成技术。这一原料全球范围内尚无法人工合成,而久瑞生物拥有全国最大的五倍子产区资源。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久日新材打通光敏剂、光刻胶生产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形成高效内循环。”这一布局不仅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也为国内下游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供应链保障。
综合竞争力有望占据行业有利位置
随着4500吨光刻胶项目投产,久日新材在半导体化学材料领域的产能扩张已迈出实质性步伐,但公司的发展蓝图远不止于此。
目前公司投产的半导体光刻胶主要为面板光刻胶和半导体i-线和g-线产品,其中i-线和g-线产品应用于365nm以上工艺。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切入光刻胶市场的合理路径:“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很大,国内成熟制程应用广泛,随着技术进步和国产化进程加速,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久日新材采取稳扎稳打策略,将以中端市场为切入点,逐步向高端领域渗透。另一方面,光敏剂市场也拥有广阔空间。数据显示,国内重氮萘醌类光敏剂年需求量约800吨。目前,公司的光刻胶已累计形成吨级订单,光敏剂已形成规模化销售。
从久日新材的整体业务看,产业链协同效应为其提供了另一种竞争力。作为全国产量最大的光引发剂生产供应商,公司在化学合成、化工生产和工艺开发领域积累了二十多年经验。在产品品类、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稳定供货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公司均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具有全球影响力。这种协同效应在成本控制方面尤为明显。在光引发剂业务中,公司通过酸-酸缩合一步连续法制备中间体酮,降低原材料消耗;采用氯代物工艺替代硫酸-溴代法,减少废酸排放并降低成本。这些工艺优化的能力同样可以复制到其半导体化学材料生产中。
截至目前,久日新材在半导体化学材料领域的布局已形成清晰路径:以光引发剂业务支撑半导体化学材料研发;以光敏剂为突破口,打破原材料瓶颈;以中端光刻胶为切入点,逐步实现高端突破。至此,公司已打造形成从原材料光敏剂到光刻胶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光敏剂和光刻胶项目产能释放,久日新材有望在半导体化学材料国产化浪潮中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