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正密集披露半年报,多家创新药企交出了营收、创新药品销售规模明显上涨的亮眼业绩;之前多处亏损状态的创新药企,也在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低谷期后,迎来“业绩拐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药企的营收构成中,创新药品销售占比过半,成功“造血”。
有研报指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
多家企业靠创新药实现营收增长
营收规模为3.55亿元,同比增长74.40%,这是迪哲医药给出的2025年半年报业绩。这一营收规模,是迪哲医药近年来半年报营收的新高,与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3.60亿元)持平。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迪哲医药专注于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疗法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上半年,公司两款商业化产品(舒沃替尼和戈利昔替尼)实现销售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74.40%,与此同时,公司报告期内净亏损为3.7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0.53亿元。
据Wind数据,截至8月24日,已有39家创新药企发布半年报,其中27家归母净利润变动幅度实现正增长,占比达69.23%。迪哲医药的半年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多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业绩表现,即营收规模持续上升,来自主力创新产品的营收贡献持续增加,旗下产品舒沃替尼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上市,成为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在美获批的EGFR Exon20ins非小细胞肺癌国产创新药,也是中国首个独立研发在美获批的全球首创新药。迪哲医药也坦言,随着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产品销售收入将成为影响公司经营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
另一家企业诺诚健华在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74.3%,达7.3亿元,创新药品的放量同样成为带动业绩上涨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公司药品收入同比增长53.5%,为6.4亿元,主要系奥布替尼纳入国家医保后持续放量,尤其是独家适应症边缘区淋巴瘤惠及更多患者。与此同时,公司上半年亏损同比降低86.7%,减少至0.36亿元,亏损大幅缩窄是源于营业收入的增加以及成本效率进一步提升。今年第一季度,诺诚健华就实现营收3.8亿元,净利润为0.14亿元,要知道,这是诺诚健华自2022年登陆A股以来首次单季度实现盈利。
今年上半年,翰森制药实现收入约74.34亿元,同比增长约14.3%,目前公司在国内产生销售收入的创新药共有七款,值得注意的是,其创新药与合作产品的销售收入约61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0%,占公司同期的营收比重超过80%。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情况来看,包括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先声药业等在内的多家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
创新药十年迎来“收获期”
业界将2015年视为“中国创新药元年”,这源于从当时开始的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将新药由当时“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随后,在审评审批之余,国家药监局还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指导原则,指导创新产品的研发申报,这无疑激发了企业的研发活力,以仿制药起家的中国医药行业,开始进入转型期。
在政策红利、资本加持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十年后,中国创新药能力得到国际认可。今年5月,三生制药将其自主研发的突破性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在全球许可范围内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独家授予辉瑞,项目潜在交易总额超60亿美元,其中首付款达12.5亿美元;今年7月,恒瑞医药斩获中国创新药BD(商务拓展)最大订单,与跨国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达成协议,将一款核心药物和11个早期项目的全球权益授权给后者,交易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达125亿美元。在2024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和首付款双双刷新历史新高后,今年上半年我国创新药企业海外BD交易数量与交易金额再度实现双增长,据医药魔方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共计72笔,这一数字已经接近2024年全年交易数量94笔,交易总金额也达到了600亿美元,较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高出16%。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92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20%,占全球医药生物体量的15%左右;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
兴业证券认为,从今年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两项会议可以体现,中国创新药在新靶点、新技术、新疾病领域的布局已呈现领先趋势。在全球热点新技术领域(如ADC、TCE、PD-1双抗、CART领域等),当前中国创新药品种已展现出竞争优势。基于此,2025年成为中国创新药海外爆品爆发的元年,大量预期峰值30亿-50亿美元的品种浮出水面。
今年,创新药还将迎来重磅政策红利。7月11日,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启动,首次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商保创新药目录),由国家医保局主导制定,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显著但超出基本医保“保基本”定位的药品,包括高价肿瘤创新药(如CAR-T疗法)、基因治疗药物、部分罕见病特效药等。创新药支付难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湘财证券研报也指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在基本面及政策持续推动下,板块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趋势有望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