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8月26日晚间,海尔生物(688139)披露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3亿元。
生命科学与医疗器械产业正迎来数智化转型关键期,低温存储、智慧用药、实验室智能化等细分赛道,既受益于国内分级诊疗深化、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增加的政策红利,也承接海外新兴市场医疗基础设施升级需求,海尔生物凭借“四大产业协同+AI技术赋能”的驱动,正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
历经数年布局,海尔生物已从单一低温存储厂商,蜕变为覆盖低温存储、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的综合性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企业,且新产业(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等)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8%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7%,成为公司成长的核心引擎。
从表现看,各产业均在细分赛道占据头部地位。
智慧用药产业,瞄准医院药品管理“效率低、易出错”痛点,公司着力加速完善产品矩阵和全场景解决方案,推出医院药品“存转配发用”全流程数智化闭环方案,目前自动化用药市场份额已跻身行业前三。更关键的是,该产业已开启全球化突破——近期,海尔生物宣布与泰国第二大私立医院集团RAM医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其自动化产品与方案正式进军东南亚医疗市场,而东南亚智慧医疗市场正处于起步期,未来增量空间显著。
血液技术产业,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公司血浆采集方案市占率超50%,稳居国内第一。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推出自研一次性去白细胞塑料血袋、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等新品,业务模式从“单一设备销售”升级为“智能设备+基础耗材+软件平台+增值服务”,既提升客户粘性,也打开盈利天花板。
公司的实验室解决方案也在国产化浪潮中表现突出。第三方数据显示,海尔生物总有机碳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继续保持国产第一、第二份额,6月生物安全柜系列居市场份额第一。在单产品加速突围的同时,公司顺应AI和数智化浪潮,以AI重构场景竞争力:联合南方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广州研发中心,首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标准化分离分装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采用AI算法实时监测溶血指数、分层界面,利用液面探测+图像分割技术精准分离,显著提升PBMC回收率和细胞存活率。
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海尔生物传统优势业务低温存储产业也依然保持着“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创新方向的代际领先。根据招标网和第三方数据统计,2025年1-7月,公司超低温/低温、恒温系列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一,自动化样本场景方案翻番增长,海外市场实现25个国家份额领跑,欧洲、亚太区域收入保持高双位数增长。公司表示,低温存储产业自2024年下半年触底向上,有望随着行业形势的持续好转加速回暖。
从投入端看,公司研发投入同比提升11.61%,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3.39%,重点投向AI技术融合与新产品研发。在技术架构上,公司已搭建“大模型-智能体-AI终端”的多层次AI底座,形成实验室安全智能体、补药智能体、细胞培养智能体等17个智能体集群,实现AI与场景的深度融合。
上半年,海尔生物发明专利累计获得数同比增长48%,10类产品方案实现首发或首创,累计32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同时,新增天津、广州两个研发中心,持续强化技术壁垒。
从产业端看,新产业占比突破47%,意味着公司已摆脱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形成“传统业务稳基本盘、新业务提增速”的格局,尤其是智慧用药、血液技术等新产业通过场景拓展、生态布局等打开增长天花板,全面进入快速成长期。
而在海外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新增日本、巴西等5个本地化平台,累计在英国、美国、新加坡、阿联酋等17个国家搭建运营体系。未来,随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以及智慧用药、实验室方案的出海推进,海外市场将进一步打开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