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重磅发文!“人工智能+”行动将如何重塑中国经济格局?
8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文件出台立即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意见》旨在应对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那么,这份文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又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一、文件背后的战略考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表示《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信通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分析认为,文件系统布局了\"人工智能+\"在六大领域的重点行动,表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进入\"实效落地关键期\"。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人工智能处处长刘枝表示,三个阶段目标构建了从\"压力\"到\"能力\"再到\"实力\"的转化机制,立足实际,逐层递进。
二、文件设计的创新亮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意见》针对企业问题形成务实举措,明确应用导向,提出6大重点行动,建立动态敏捷治理体系,处理安全风险与就业冲击等挑战;对内培育全要素智能化发展新模式,布局智能原生新业态;对外打造开放生态,提出全球合作新模式,促进普惠共享。
三、多维度影响分析
从经济影响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表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超百万亿元,有望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指出,\"AI+\"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在社会治理层面,霍福鹏主任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精准施策、协同共治,能够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化,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在民生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提升生活品质,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四、权威专家深度解读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徐强表示,\"人工智能+\"是我国首次以技术革新和应用实践引领者身份参与全球生产力重构的历史机遇,推动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人工智能发展模式。
郑南宁院士强调,\"AI+\"正在深刻重塑我国经济发展格局。
总体来看,《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中国有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更有利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