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股份:低空经济赛道的技术领跑者与价值重构之路】
在低空经济政策红利释放与工业无人机应用场景裂变的背景下,纵横股份凭借垂直起降固定翼技术垄断与低空数字经济生态布局,展现出从硬件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跨越的强劲动能。作为国内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细分市场占有率超50%的龙头企业,公司通过“核心产品迭代+新兴场景渗透”的双轮驱动,突破行业盈利瓶颈,其底层价值重构逻辑值得深入剖析。
---
### 一、行业爆发期的战略卡位
全球低空经济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突破1.2万亿元。公司精准卡位两大增量方向:
- 应急通信领域绝对优势:连续三年中标国家应急管理部超2亿元订单,CW-100无人机实现“超视距+三断”环境下稳定作业,市占率稳居行业首位;
- 物流配送赛道破局:吨级物流无人机完成适航审定,氢燃料动力系统续航突破330分钟,目标2026年低空物流业务收入占比达15%;
- 技术协同壁垒:飞控系统与云平台共享AI算法框架,研发费用率保持33%以上,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行业平均的60%。
---
### 二、技术护城河的深度解析
公司在无人机领域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生态壁垒:
- 核心专利储备:累计获得150项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八风流行星轮结构飞控系统实现复杂地形自动避障,导航精度达厘米级;
- 产品矩阵优势:覆盖6.8-110kg全谱系垂直起降机型,航时1-12小时,适配测绘、巡检、应急等20+场景,定制化方案复购率超60%;
- 产能布局升级:成都鹏飞科技园基地投产使年产能提升至800套,绍兴智能制造基地规划年产200套无人值守系统,支撑订单快速交付。
---
### 三、财务质量改善的关键信号
关键指标验证经营拐点临近:
- 营收高增突破: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61.7%,毛利率从42.2%提升至53.2%,亏损同比收窄31.5%,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 现金流质变: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负转正,销售回款周期缩短至180天,货币资金储备增至4.2亿元;
- 机构持仓稳定:华安大安全主题混合基金持续加仓,持股市值达4800万元,显示长期价值认同。
---
### 四、增长引擎的三大突破方向
公司通过技术复用与场景延伸构建多元增长极:
- 无人值守系统放量:JOS-C700系统实现7×24小时自主作业,已在彭州、绍兴等10个城市部署,单项目年收入超3000万元;
- 海外市场重启:东南亚服务网点恢复运营,2025年外销收入目标占比提升至25%,重点拓展中东石油管道巡检市场;
- 数据服务增值:纵横云平台接入超10万架次无人机数据,AI分析服务毛利率达65%,贡献利润占比提升至28%。
---
### 五、估值修复的催化要素
基本面与市场认知形成显著背离:
- PS估值锚定:当前市销率6.95倍显著低于无人机行业均值12倍,若对标亿航智能(PS 9倍),市值存在30%+修复空间;
- 技术面支撑:股价突破年线压力位,布林带收窄至56-62元区间,MACD指标形成底背离,蓄势突破态势明显;
- 催化剂明确:适航认证落地、物流订单放量、股权激励目标达成,形成三重驱动。
---
### 六、风险对冲策略
通过多元化布局平衡经营风险:
- 业务结构优化: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5%,降低硬件销售周期性波动影响;
- 供应链韧性:与英飞凌、TI建立双供应商机制,关键元器件安全库存周期提升至9个月;
- 股东结构稳定:实控人任斌通过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7.6%,核心团队股权激励绑定至2027年。
---
(本文基于公开市场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