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9月8日讯(记者郭辉)2025年半年度科创板芯片设计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今日(9月8日)在上证路演网站线上举行。
据了解,此次参会公司有海光信息、乐鑫科技、必易微、炬芯科技、晶晨股份、安路科技、晶华微、晶丰明源、中微半导、帝奥微、佰维存储、芯动联科、力合微、芯海科技、恒玄科技、灿芯股份、明微电子、宏微科技等,合计27家科创板芯片设计公司。
芯片龙头:AI应用等终端导入进展顺利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统计,在68家科创板芯片设计中,以营收规模来看,上半年海光信息、佰维存储、思特威、格科微、晶晨股份在科创板芯片设计公司中,排名前五;从归母净利润纬度来看,海光信息、澜起科技、寒武纪、晶晨股份、思特威排名前五。
在今日(9月8日)举行的2025年半年度科创板芯片设计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上,上述多家板块龙头现身,且与投资者的交流中纷纷表示,各公司产品今年在以AI应用为代表的终端市场中,导入或披露出货进展呈现良好态势,市场需求及订单增长明显。
其中,晶晨股份董事、董事会秘书余莉表示,今年,该公司终端客户对具有AI功能芯片产品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强劲的需求,AI技术将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产品价值和客户粘性。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订单显著增加,其中今年第二季度实现单季度出货量接近5千万颗,创单季度历史出货量新高。
基于订单驱动,晶晨股份上半年加大备货。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晶晨股份存货账面价值为18.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3亿元。
“随着出货量快速增长,公司必须提前筹备充足的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以保障订单的按时交付。”余莉表示,公司对未来市场发展持积极预期,通过合理的库存安排,保障生产与销售环节的高效衔接。公司产品良好的销售表现为存货消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一年内可实现消化。
海光信息董事、总经理沙超群表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公司通过深化与整机厂商、生态伙伴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合作,加速在客户端的导入,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推动公司高端处理器产品的市场版图扩展。
海光信息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末该公司合同负债达30.91亿,主要系公司收到客户预定合同货款增加所致。据了解,该公司CPU产品持续深耕政务、金融、运营商等关键行业,DCU产品聚焦AI算力、大数据处理场景,市场推广与客户合作均按计划推进。
沙超群表示,国内主流整机厂商已推出数十款基于海光处理器的终端产品,海光处理器全面覆盖了终端用户从日常办公到专业创作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佰维存储董事长孙成思表示,该公司在AI端侧存储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通过自研主控芯片、固件算法与先进封测能力实现差异化竞争,覆盖AI手机、AI PC、AI眼镜、具身智能等多场景,已构建完整的产品布局。
在数据中心/企业级领域,据介绍,佰维存储已获得AI服务器厂商、头部互联网厂商以及国内头部OEM厂商的核心供应商资质,并实现预量产出货,同时该公司积极深化国产化生态布局,与国产服务器厂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具身智能领域,佰维存储已推出适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eMMC、UFS、BGA SSD、LPDDR4X/5/5X等产品,并积极拓展具身智能领域头部客户。
在智能穿戴领域,佰维存储ePOP产品目前已被Meta、Google、小米、小天才、Rokid、雷鸟创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应用于其AI/AR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孙成思表示,2025年上半年,Meta仍是佰维存储出货量最大的AI眼镜客户,该公司为其提供ROM+RAM存储器芯片,是Meta在国内的主力供应商。
供应链合作及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在市场环境波动下,芯片设计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及费用控制,实现利润增厚及稳健经营,显示出重要意义。在此次集体业绩说明会上,多家企业分享上半年供应端变化情况及成本管控的实施成效。
宏微科技董事长、总经理赵善麒表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通过深化与华虹半导体等核心供应商的战略合作,持续优化供应链成本,上游代工成本整体趋于稳定,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费用管控方面,公司坚持精细化运营,上半年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加强成本控制,严格管理三费支出,在保障正常经营和研发投入的同时,全面推进开源节流,力求实现稳健经营和业绩的稳步提升。
帝奥微董事长、总经理鞠建宏表示,今年以来,随着上游大宗产品涨价,公司代工成本有所增加。不过,该公司通过和上下游供应商紧密合作,建立了高效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基于和供应商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有效保证了供应链运转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协同上下游资源整合,将市场和客户对新产品的需求及时反馈给供应商,持续加强和晶圆厂和封测厂之间的技术合作,进行工艺提升和优化生产流程,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必易微董事长、总经理谢朋村表示,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通过精进设计、升级工艺、优化供应链等方式降低成本,并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及市场定价策略。得益于此,2025 年第二季度,必易微综合毛利率攀升至近30%,毛利率水平连续四个季度取得增长。在持续地研发投入、市场开拓、降本增效的努力下,公司产业布局和经营发展逐步显露成效。
晶华微董事长吕汉泉表示,2025年上半年,晶华微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并升级生产运营与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产能稳定与交付可靠性。
据介绍,晶华微研发材料增加较多,在研芯片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5.00%,流片次数提升140%,该公司已完成多款关键产品的流片与测试验证,预计将于下半年陆续实现小规模出货。后续将持续深化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创新,加速推进新产品研发与量产进程,同时系统推进与团队的整合管理,实现管理成本降低与协同价值释放的双重目标。
持续提升国产化方案竞争力
作为产业上游的芯片设计公司,持续推动供应链国产化是必修课之一。今年国内半导体市场面对众多行业事件影响,在业绩会上多家企业认为,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参与市场,是保持国产技术竞争力的核心要义。
帝奥微董事长、总经理鞠建宏表示,今年海外模拟大厂德州仪器产品涨价,使得下游客户为控制成本和保障供应,将主动寻求替代,从而为国内模拟芯片公司创造了新的导入机会和订单需求,将加速国产化进程。
据了解,帝奥微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讯设备等领域的布局外,还向外拓展了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服务器领域,该公司推出的PCIE开关和电平转换已经拿到国内客户订单。该公司还针对高速光模块推出了国内首款高精度大电流负载限流开关DIO76087,5V、1A/3A集成电感的超小尺寸模块电源DPM6101和DPM6103方案,正在光模块头部客户验证中。
芯海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卢国建表示,该公司多款芯片形成国产方案,包括高精度ADC、笔记本嵌入式控制器EC、快充协议芯片PD、电池管理系统BMS芯片及传感器调理芯片等。海外厂商产品涨价有望提升国产芯片份额,利好具备核心技术和客户基础的企业。“公司产品品类丰富、应用广泛、客户众多,且产品生命周期长,总量及高端产品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公司注重产品特色与差异化,坚持市场化定价,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在保持平均毛利率稳定的同时,有望不断扩大营收规模。”
晶华微董事、总经理梁桂武表示,德州仪器在工业控制产品提价幅度较为迅猛,凸显国产方案性价比优势。上半年该公司工业控制芯片收入同比增长达30.35%,主要系公司大力推广新一代变送器单芯片解决方案和4-20mA电流环DAC芯片解决方案,实现了大客户突破并已规模出货。“公司正在以创新性设计方案匹配客户需求,逐步替代国际厂商的同类产品。”
今年以来,DeepSeek问世并在近期推出新的模型算法,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强化训练,大幅简化AI推理算力,有效降低了预训练成本,市场认为有望推动ASIC时代加速到来。
海光信息董事、总经理沙超群表示,GPGPU和ASIC作为AI芯片的两种不同技术路线,在国产AI芯片化进程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GPGPU具有通用性强、生态成熟的优势。未来,GPGPU将继续发挥其在通用计算方面的优势,对于那些需要快速迭代和适应不同AI模型的场景GPGPU将是首选。”沙超群表示,国内以海光为代表的GPGPU,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兼容现有生态来降低用户迁移成本。长期来看,国产GPGPU厂商也会努力发展自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系统。
对于ASIC,沙超群认为,更多是为特定任务而定制的,在这些特定任务上具有更高的性能和能效。因此,在未来的国产AI芯片的发展进程中,GPGPU和ASIC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灿芯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庄志青在业绩会上表示,目前该公司围绕ASIC设计服务,形成了大规模SoC快速设计及验证技术、大规模芯片快速物理设计技术、系统性能评估及优化技术和工程服务技术等核心技术体系,上述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该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中。
据介绍,2025年上半年,灿芯股份芯片设计业务收入同比呈现增长趋势,完成流片验证的项目数量亦同比增长,相关项目后续有望转化为量产业务收入,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多类客户需求提供支撑。同时,该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芯片量产业务收入环比增长24.80%,呈现改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