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SH688041)$ 一、国际市场(含算力、技术、生态、产能四战力)
1、英伟达(NVIDIA):全球AI芯片的最大供应商,其GPU在全球AI加速器市场的份额超过70%,在全球独立GPU市场中的份额也超过80%。四战力表现突出,算力领先行业,CUDA生态垄断性强,技术迭代快,产能供应稳定。
2、超微半导体(AMD):在全球独立GPU市场中的份额约为20%,在全球数据中心GPU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20%。凭借RDNA架构提升算力,生态兼容性逐步增强,技术上与英伟达形成竞争,产能随市场需求稳步扩张。
3、英特尔(Intel):在全球GPU市场市占率较低,2022年约为1.5%。算力和生态布局相对滞后,但依托自身芯片制造基础,产能有一定保障,技术积累深厚。
4、高通(Qualcomm):其Adreno GPU是安卓手机GPU领域的领导者,在移动终端GPU市场占据超50%份额(估算)。移动算力优化出色,与安卓生态深度绑定,技术聚焦低功耗场景,产能适配移动设备需求。
5、苹果(Apple):自主研发的GPU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在移动端和桌面端封闭生态内市占率超90%(自身设备)。算力针对自家设备深度优化,生态闭环完善,技术自研可控,产能由代工厂稳定供应。
6、海思(Hisilicon):Mali GPU在移动处理器GPU市场份额约8%(全球移动GPU市场)。算力满足中高端移动设备需求,依托华为终端生态,技术自主,受外部因素影响产能曾受限。
7、恩智浦(NXP):在汽车电子GPU市场份额约12%(估算)。算力适配车载场景,技术聚焦车规级稳定性,生态与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产能符合汽车行业需求。
8、意法半导体(ST Microelectronics):在嵌入式系统GPU市场份额约5%(估算)。算力针对低功耗嵌入式场景,技术注重可靠性,生态覆盖工业控制等领域,产能供应稳定。
9、瑞萨电子(Renesas):在汽车和工业控制GPU市场份额约7%(估算)。算力适配车载与工业场景,技术强调安全性,生态与行业客户深度绑定,产能满足行业定制需求。
10、联发科(MediaTek):在移动设备GPU市场份额约15%(全球移动GPU市场)。算力覆盖中低端移动设备,生态兼容安卓系统,技术性价比突出,产能依托代工厂充足供应。
二、国内市场(含算力、技术、生态、产能四战力)
1、英伟达(NVIDIA):2024年据IDC数据其在中国市场销售量占比达到70%。四战力优势明显,算力领先,CUDA生态主导国内AI训练场景,技术壁垒高,虽受出口限制但仍通过合规渠道供应。
2、华为昇腾:2024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量占比达23%。算力逐步追赶国际水平,昇腾生态快速发展,技术自主可控,产能随国产化替代加速提升。
3、海光信息:在国内AI芯片市场份额约3%(估算)。算力适配主流AI框架,生态兼容x86体系,技术成熟度高,产能稳定。
4、寒武纪:在国内AI芯片市场份额约2%(估算)。思元系列产品算力对标国际旗舰,生态布局覆盖多行业,技术研发投入大,产能逐步释放。
5、景嘉微:在国内GPU市场(尤其是信创领域)份额约1.5%(估算)。JM9系列算力满足商用场景,生态聚焦国产化应用,技术自主,产能适配市场需求。
6、摩尔线程:市场份额尚在拓展阶段(不足1%)。全功能GPU算力支持AI推理,生态逐步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强,产能随商业化推进提升。
7、壁仞科技:市场份额尚在拓展阶段(不足1%)。BR100算力达国际旗舰3倍,生态布局高端AI场景,技术突破显著,产能处于爬坡期。
8、天数智芯:市场份额尚在拓展阶段(不足1%)。天垓系列算力支撑多AI模型训练,生态覆盖科研与行业场景,技术迭代快,产能逐步扩大。
9、芯动科技:市场份额尚在拓展阶段(不足1%)。GPU算力适配泛新能源等领域,生态与下游设备商合作紧密,技术方案灵活,产能按需定制。
10、沐曦集成:市场份额尚在拓展阶段(不足1%)。曦云C系列算力对标国际旗舰,生态布局万卡算力集群,技术性能突出,产能随合作推进逐步释放。
(以上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