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晚间,备受市场关注的算力龙头海光信息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再创佳绩,实现营业收入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40.78%。今年一季度,海光信息在营收、净利润方面分别实现同比增长50.76%、75.33%。
人工智能引领、生态优势显著,是海光信息业绩高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海光信息在半年报中强调,高端处理器产品在产业生态中的版图不断扩张,涉及的行业应用及新兴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逐渐增多,公司经营状况稳健提升。
人工智能引领
营收利润双增
“高端处理器产品在产业生态中的版图不断扩张,涉及的行业应用及新兴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逐渐增多。”在上半年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中,海光信息虽然没有披露细分产品的相关财务数据,但点出了人工智能发展对公司业务的大力推动作用。
作为国内领先的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海光信息主要产品包括高端通用处理器(CPU)和协处理器(DCU)。
根据披露,海光CPU既支持面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复杂应用场景的高端服务器,也支持面向政务、企业和教育场景的信息化建设中的中低端服务器以及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
在DCU产品上,海光自主研发的DTK软件栈支持自研算子和第三方组件,构建起拥有完善层次化软件栈的统一底层硬件驱动平台,实现了“训推一体”的AI场景全覆盖,能够适配不同API接口和编译器,并支持常见的函数库,主要部署在服务器集群或数据中心,为应用程序提供性能高、能效比高的算力,支撑高复杂度和高吞吐量的数据处理任务。
公司在半年报中点出,其独特的“CPU+AI加速处理器”的优势,将充分受益于国产AI集群时代全面开启。
海光信息表示,AI时代浪潮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催生了AI加速处理器的技术革命,CPU在其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异构并行计算和以“CPU+AI加速处理器”的异构计算新范式正重塑算力格局。
同时,AI算力正迈入“系统级融合”的时代,传统注重以单卡性能为核心的优化方式,逐步让位于对万卡级训练集群、调度体系、能效比控制与基础设施协同能力的全面要求。
兼容x86和CUDA
生态优势明显
除了“CPU+DCU”的优势外,海光信息在市场推广上还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让公司能充分享受到万卡集群时代的红利。
海光信息披露,其在CPU产品上具有三大技术优势:一是优异的产品性能,二是良好的系统兼容性,三是较高的系统安全性。海光DCU属于GPGPU的一种,采用通用并行计算架构,能够较好地适配、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
具体来看,海光CPU兼容x86指令集,能够有效兼容目前存在的数百万款基于x86指令集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具有优异的生态系统优势。DCU具有“类CUDA”计算环境,软硬件生态丰富。
安全方面,海光信息依托自主研发的处理器安全计算架构(CSCA),构建起覆盖固件层到应用层的全栈安全防护,通过CPU与DCU协同构建安全通道,将异构算力融合为统一安全域,实现了数据全生命周期隔离保护,有效防止非授权主体接触核心数据,为人工智能等高敏感场景提供硬件级安全保障,有效地提升了海光高端处理器的安全性。
此外,随着智算服务器从模块化走向高密度集成化,芯片厂商必须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海光信息联合国内主流服务器厂商围绕着不同类型的多元化市场需求,持续深化生态布局,共同打造了万余项安全、好用、开放的产品及联合解决方案,实现了海光高端处理器的规模化销售。
目前,海光CPU已经应用到了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行业。海光DCU主要面向大数据处理、商业计算等计算密集型的应用领域展开商用。
高研发筑牢“护城河”
吸并曙光打造平台
研发是高科技公司的生命线。
根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海光信息研发投入为17.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6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1.3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发明专利923项、实用新型专利118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309项、软件著作权338项。公司累计申请的知识产权项目3011项。
海光信息表示,公司在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领域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随着公司高强度研发投入的持续积累以及核心技术的不断沉淀,公司的技术“护城河”愈加坚固,产品组合也日益丰富多元,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对于吸并中科曙光,海光信息在半年报中披露,本次交易及正式交易文件尚需提交双方各自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并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
回溯公告,5月25日,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签署《吸收合并意向协议》,由公司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6月10日,公司披露交易预案。
海光信息表示,本次交易旨在实现公司在芯片领域、中科曙光在整机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以产业链垂直整合、技术协同,构建从芯片设计到算力服务的全栈能力,加速算力产业生态构建,提升与国际龙头企业的同台竞争能力,回报投资者,助力我国算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