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船舶公告称,公司发行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运作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
据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1493家A股上市公司共计筹划1984单并购重组计划。其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有102单,相比去年同期的46单增长121.74%。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02单重大资产重组中,央国企占据28单,占比27%。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重组达10单,地方国有上市公司重组18单。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些重组案纷纷瞄准半导体、AI、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展现了央国企在资本市场的新动向。
“央国企在并购重组中主要聚焦于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以及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这些领域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紧密关联,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港股100强研究中心顾问、经济学家余丰慧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具体来说,通过并购重组,央国企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硬科技并购潮起
近年来,央企在硬科技领域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纵向延伸、横向整合的案例不断涌现。
3月30日晚,华大九天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
6月9日晚,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披露了重组更多细节,换股比例 1:0.5525、交易金额超1159亿元,成为A股首个横跨芯片设计与算力基础设施的“巨无霸”。海光信息表示,其作为存续公司将整合吸收合并双方资源,巩固和扩大存续公司在国产算力产业的积淀,推进算力产业融合发展和国产化进程,进一步推动国产芯片在政务、金融、通信、能源等关键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在数字中国战略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严学锋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光信息选择合并中科曙光的战略考量是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机遇,促进产业链整合和高质量发展。两者的合并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增加产业链的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余丰慧指出,近年来,央国企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号召,纷纷将并购重组重心转向“硬科技”领域。此举旨在加速核心技术突破,实现自主可控,关乎国家安全与技术主权。同时,“硬科技”发展能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催生新经济增长点,对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意义重大,不仅助力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更增强国际竞争力,确保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
国企积极性显著提升
在政策红利驱动下,各地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案例频出。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7月5日,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持有的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浓缩果蔬汁(浆)的生产和销售。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在原主营业务范围基础上增加产业化咨询、工艺设计、设备选型与组线、工程设计与建设、产线调试与运营以及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文旅方面,7月7日,南京商贸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商旅”)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南京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京旅游集团”)通知,为推动南京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经南京市委深改委研究决定,拟以南京旅游集团为主体,整合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体育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南京市文旅体商综合开发运营主平台。
在能源领域,今年5月,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下称“白音华煤电”)的股权进行资产重组,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白音华煤电100%股权,进一步优化白音华地区煤、电、铝等资源配置,提升优势产业集中度。
此外,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并购重组,多举措引导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发展。去年以来,上海、深圳等地陆续发布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动方案,鼓励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上市公司用好并购重组通道提质向新、做大做强。
多地积极部署
央企投资协会执行会长刘文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并购重组市场异常活跃,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政策引导作用离不开各方协同配合。
近期多地也密集出台文件,强调国企并购重组服务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并将其置于市值管理“工具箱”的首位。
例如,安徽省国资委、安徽证监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提出,鼓励聚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并购重组,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上海市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强上海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提高主业竞争优势、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布局新质生产力、推动国际化经营战略等实施并购重组;南京市政府办公厅于2025年3月份印发《南京市关于支持企业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落实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股权结构,提高运行效率,激发创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轮重组整合热潮掀起之际,设立并购基金也成为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成都等地方国资的选择,基金规模从几十亿元到几百亿元不等,聚焦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领域强链补链,主要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硬科技”领域。
“并购重组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与市场拓展机会。整合过程中,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人才,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跨企业合作促进知识交流、技术扩散,激发创新活力。长远看,这有利于构建完善的技术生态系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余丰慧对本报记者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