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红
8月27日,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臣医疗”)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7.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21.16万元,同比增长67.10%。
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从业务布局来看,天臣医疗聚焦外科手术关键环节,核心产品涵盖多类吻合器及手术支持类产品,同时覆盖轻度痔病治疗与泌尿术后康复护理类产品,可满足病变组织分离、切除、器官功能重建及术中止血等临床需求。按产品属性划分,公司有源产品包括微创腔镜类、手术机器人类及末端执行器类等,无源产品则涵盖微创腔镜类、开放手术类及其他辅助类产品,形成“有源+无源”协同发展的产品体系。
其中,微创腔镜类产品是天臣医疗的主要收入支柱,包含一次性使用腔镜切割吻合器及钉仓组件、电动腔镜切割吻合器等,广泛应用于各类微创外科手术,这一领域也是未来临床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外,公司在研的“集约式智能手术平台及执行末端(MA)”项目,凭借智能化技术赋能临床,成为另一核心战略发展方向,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研发创新是天臣医疗持续成长的“核心引擎”。2025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889.63万元,同比增长21.3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12.10%,高强度投入推动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全球新增专利申请11件,新增授权专利53件,其中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授权44件,技术壁垒持续巩固。
在产品管线推进上,天臣医疗围绕“超微创+智能化”双主线加速布局。“TSN电动吻合器”已在海外2个国家取得产品注册证,实现海外市场新突破;“TSK电动吻合器”处于产品注册阶段,“第三代腔镜切割吻合器和钉仓组件”完成多轮中试且稳定性大幅提升,即将进入注册流程;“OELC腔镜吻合器组件”基于微创执行端技术积累,目前处于试制阶段,即将启动模具开发;集约式智能手术平台及执行末端项目已突破诸多软硬件关键核心技术,进入第一代产品发布和产业化的快车道,为AI(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在外科领域赋能做好充分准备。
行业规模持续扩容
从行业前景来看,外科手术器械是外科手术的核心工具,随着现代医疗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加剧,手术治疗需求尤其是微创手术与机器人手术需求持续增长,将推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扩容。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6230亿美元,2019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9%;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8697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7%,行业增长确定性较强。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期,微创手术、智能手术器械等细分领域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天臣医疗在吻合器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与专利优势,且前瞻布局集约式智能手术平台(MA),精准契合“超微创+智能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未来有望深度受益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长红利,尤其是在微创外科器械国产化替代与全球化拓展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余丰慧同时提醒:“不过,医疗器械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创新药械研发周期长且失败风险高、核心研发人才流失等问题,均可能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对天臣医疗而言,需进一步提升成本精细化管控能力以应对集采竞争,加快在研产品注册与上市节奏,同时通过完善股权激励等机制稳定核心研发团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巩固优势地位。”
在此背景下,天臣医疗持续深化“国内+海外”双轮驱动。国内市场,公司严格执行国家集采政策,保障中选产品稳定供应;通过动态评估市场竞争态势,以“临床质量优先”为原则,合理竞价参与集采招投标,平衡经营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推进国内市场准入,为布局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础。海外市场,公司则加大资源投入,深化与德国贝朗医疗(B.Braun)的合作,重点突破空白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报告期内,公司新增3个国家市场准入资质、14张海外产品注册证,海外市场覆盖国家和地区达64个,全球化布局进程持续加速。
值得关注的是,天臣医疗拟推出高比例分红方案,计划以扣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的总股本8066.35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合计派现4033.18万元,分红金额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83.66%。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天臣医疗此次高比例分红,一方面体现了公司对股东的责任感与回报诚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稳定性及持续盈利能力的坚定信心。在医疗器械行业研发投入高、周期长的背景下,这样的分红方案既兼顾了短期股东收益,也为长期战略投入预留了空间,有助于提升市场对公司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