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日期:2025-08-28
中国通号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
半年度评估报告
2025 年,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中国通号”)深入实施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强化投资者回报,力争为广大股东创造更多价值。现将 2025 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行动方案相关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着重提升“五个价值”,抓好“一增一稳四提升”任务目标落实。中国通号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通号集团“1241”发展思路,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生产经营、科技创新、改革发展、公司治理各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经济表现符合预期。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6.65 亿元,同比增加 2.91%,利润总额 22.84 亿元,净利
润 18.62 亿元,同比增长 0.13%。获评 2024 年度和 2022-
2024 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双 A”评价。
(( ))焦““交 +低空”双赛道,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轨交控制领域加快数智赋能。云端两层列控系统完成调试试验和整机验证,智能网联一体化运控平台(I-CTC)、智能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平台(I-PHM)关键功能持续完善,启骥、羲和、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等数字城轨系统在上海、深圳、合肥等地进一步扩大应用,智能运维平台在上海智慧维保项目落地实施,货运铁路数字
化解决方案加快推进,重载群组列控系统在包神北线成功完
成 2 列由 SS4B 机车牵引 5000 吨单元列车的群组功能运行试
验,打破传统 7 分钟列车追踪间隔极限,标志着全球首次攻克多车型重载列车高效能紧追踪运行技术,将有力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数智化升级。在低空运控领域取得突破进展。构建以“低空空域管控”为核心,“低空通信、感知反制、数字底座、无人机”四项为协同的“1+4”联合创新体系,实现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统(ID-Space)、“一塔一城”低空通信专网以及感知与反制系统三项核心技术突破,获评“低空空域智能管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参与低空经济产业白皮书、低空装备产业标准体系、低空关键导则等国家部委体系规划编制,ID-Space 在重庆、雄安、青岛等地开展现场试验,“一塔一城”低空通信专网首次在怒江开展外场试验,感知与反制系统在雄安发布、并在高铁沿线率先应用,湛江至海口“空铁联运”跨海接驳、舟山岛际物流、青海盐湖矿区巡检、榕江“村超+低空”模式、黄河入海口低空文旅等一批新场景落地应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势能进一步积蓄。
(( ))大市场开拓力力,,固行业领领地位。。2025 年上半年,实现新签合同额 175.68 亿元,其中轨道交通市场167.89 亿元(铁路领域 111.4 亿元,同比增长 12.64%;城轨
领域 37.74 亿元,同比增长 26.51%;海外领域 18.75 亿元,
同比下降 47.16%),低空经济市场新签合同额快速增长至2,988 万元。全国高铁弱电系统集成项目开 7 中 5、城轨信号系统项目开 9 中 5,市场占有率达到 60%以上高位水平。
进一步降低市政房建类业务占比,主责主业更加聚焦,整体业务结构趋于优化。上半年,公司充分把握市场机遇,加大开拓力度,高速铁路更新改造项目新签合同额 148,01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4.86%。根据公司研判,在国内铁路市场,过万公里高速铁路进入大修改造期,普速铁路新建里程逐渐增多,同时将重点围绕既有线电化、标准提升和扩能改造等持续推进通道项目改扩建;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到2025 年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计达到 1.3 万公里左右,其中上海和北京预计分别形成 1000 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十四五”时期预计将维持较高投资水平,有力支撑轨道交通市场稳健发展。
(( 四)化创创新生,,提升发发果转化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上半年,中国通号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5.79%,较上年同期提升 0.25 个百分点。建设高水平创新生态,向技术攻关团队颁发专项奖励,加强校企合作,引入院士团队进站。推动研发成果高效率转化,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比如,CR450 设备获商业合同并供货;智能运维平台完成在上海蒲汇塘运维中心平台软件部署安装测试;高韧性 C2+ATO 系统斩获项目合同额约 7.17 亿元;低空空域管控系统在青岛、雄安、石家庄等地共完成 15 处平台部署;感知与反制系统在京津冀、长三角、川渝等区域部署 14 套,累计识别 7,500 余架“黑飞”无人机;目……
[点击查看PDF原文]
提示: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