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在日前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英伟达高层认为,物理AI将撬动万亿美元的市场;而黄仁勋也不止一次表示,“下一波浪潮是物理AI”。
首先来普及一下什么是物理AI?物理AI最早于2020年提出,它强调机体、控制、感知等要素的协同演进,其核心是通过模拟物理世界的规则,训练AI模型在三维空间中执行复杂操作,例如机器人装配、工厂优化等。而在英伟达看来,物理AI最佳的载体就是机器自动化范畴,通常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自主机器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物理AI的机器人,不是以前简单执行指令的机器人,而是能自主思考进化的机器人,也就是有“大脑”的机器人。
这是英伟达为更多GPU寻找到的落地应用场景。毕竟,物理AI对训练数据的需求量会更大,对于GPU的性能需求也会更高,符合英伟达的高速发展需求。因此,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推出了Jetson Thor GPU机载计算机,它由NVIDIA Blackwell GPU和128GB显存提供动力支持,提供高达2070 FP4 TFLOPS的AI计算性能。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和银河通用等机器人企业,都展示了和英伟达进行合作的方向。比如,银河通用的Premium人形机器人,就是首批搭载NVIDIA Jetson Thor的人形机器人之一,宇树科技则在其新型人形机器人R1身上,部署了英伟达全栈机器人技术。
此外,英伟达还推出了全新的NVIDIA Omniverse库和NVIDIA Cosmos世界基础模型(WFM),加速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这一系列AI训练产业链可以帮助开发者在任何地方开发物理精确的数字孪生,在仿真中捕捉和重建现实世界,生成用于训练物理AI模型的合成数据,并构建理解物理世界的AI智能体。
看到了这里,大家就应该清楚物理AI的发展方向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纠结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下一步究竟能做什么,包括GPT5出来以后,实际上也让很多人感到失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传统的大模型还是只能满足于文字与图像的交互,尽管其幻觉率大幅下降,尽管其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但是始终是一种二维平面的智能辅助,无法满足在三维立体空间全自动为人类服务的宏伟愿景。GPT5出来以后,Open AI负责人表示,以后要淡化AGI(智能体)这一概念,为什么?因为在二维平面空间里,AGI有太多的局限性。
而物理AI的拓展性显然更强。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从产业角度看,物理AI的产业拓展空间非常广阔,可在工业设计、能源管理、医疗健康、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正逐步成为驱动未来智能工程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年产值接近50万亿美元,而物理AI的普及,将推动约20%的自动化环节实现智能升级。由此可见,物理AI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
在物理AI的全产业链中,英伟达凭借强大的GPU和高端服务器的设计生产能力,毫无疑问占据着上游的龙头地位,而在中下游的应用中,国内企业有望利用我国在制造业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在部分细分领域中脱颖而出。比如四川本地的科技公司考拉悠然,就推出了悠然无界大模型,该模型构建出首个面向工业级场景的空间智能闭环系统,这是AI融入物理世界、深植产业体系的典型个案,主攻的就是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万亿级赛道,也完美契合了物理AI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