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制造业的当下,传统电池行业正经历着技术迭代与市场格局重塑的双重考验。作为国内锌锰电池行业首家登陆主板市场的企业,野马电池始终以创新为锚点,走出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从高速智能化生产线的惊艳亮相,到海外市场的持续深耕,再到国内渠道的精准布局,这家深耕行业数十年的企业,正以“传统制造业破局者”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近日,野马电池总经理余谷峰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回应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并深度解析企业在科研创新、市场开拓与未来战略中的思考与实践。
“一方面,我们会持续深耕主业,坚持创新引领下的稳健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会积极研究新的技术方向,在细分场景的‘小切口’处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余谷峰说。
数十载创新“长跑”
走进野马电池的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其自主研制的智能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在这里,高速生产线每分钟可产出1300只碱性电池,效率较普通生产线提升2倍,这正是野马电池深耕技术创新与研发的生动注脚。
从93%的设备自制率,到200余个可视化管理看板,再到500多份实时更新的电子报表,野马电池以创新升级构筑起全流程生产的“数字中枢”,让年产40亿只电池的庞大生产体系实现“全域可控”。
这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对“独门绝技”的不懈追求。余谷峰告诉记者,伴随着中国轻工业的迅猛发展,野马电池一路开拓、持续创新,始终在技术与市场的快速变化中实现自我超越,用数字化之“智”赋能绿色化之“质”,走出了一条高新技术与传统制造深度融合的特色升级之路。
作为省级绿色低碳工厂,野马电池大量采用机械手完成质量检测,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生产,不仅大幅减少原料损耗与固废产生,更使原料消耗下降逾20%,处于行业先进水平。2023年、2024年,其在宽温域高稳定性碱锰电池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13.12%、18.01%。2025年,公司更凭借在相关领域的深度应用与创新实践,荣获“《品牌中国》栏目重点推荐品牌”称号。
余谷峰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专门设立野马电池研究院,配备90余名专职研发人员。这些人员在高性能锌锰电池及生产设备研发领域经验深厚,为持续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技术创新的成果已然显现:近两年,野马电池新增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产品在寿命、容量、密封性、抗老化、防漏及降本环保等方面形成多项行业领先优势。在设备研发制造领域,公司拥有占地2500平方米的独立研发制造中心,配备40余台套先进设备,下设设计、维修改善、机加工制造等专业团队,可充分满足自制设备加工需求。公司自主研发投产的LR03高速碱性电池生产线,多个应用场景获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等荣誉。
多点突破开拓国内外市场
2025年初,多家权威机构下调锌锰电池市场增长预期,“增速放缓”成为行业共识。但野马电池的海外市场却逆势向好,订单量较去年有所增长。“尽管全球市场增速放缓,我们通过积极调整策略,仍在海外取得不错的成绩。”余谷峰说。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野马电池的战略规划清晰而坚定。余谷峰介绍,公司目前以“贴牌生产+自有品牌”双模式开拓海外市场:贴牌客户涵盖家乐福、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自有品牌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正通过提升品质、强化营销逐步扩大份额。
“跨境电商渠道已成为新的增长亮点。我们将积极拓展更多海外渠道,加速品牌国际化步伐。”他补充道。
2024年8月28日,野马电池公告称,计划投资约3.35亿元在越南建设锌锰电池生产基地。“这是公司海外战略的重要一环,我们将以越南基地为支点,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加速开拓国际市场。”余谷峰透露,该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
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野马电池加速深耕国内市场。余谷峰认为,创业初期,国外知名客户的严苛标准倒逼公司持续创新,锤炼出强劲的产品力。尽管国内电池市场竞争白热化,但庞大的需求仍孕育着机遇,尤其是抖音、快手直播等新兴销售模式的兴起,为公司品牌崛起创造了新可能。
“我有信心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他语气坚定地说道。
聚焦主业稳健前行
余谷峰介绍,公司近年来通过系列举措开拓国内市场。在竞争策略上,公司实施差异化布局,重点拓展工业配套电池市场,深化现有合作并寻求细分市场突破;在渠道建设上,公司加大下沉力度,培育三四线城市经销商,力争覆盖乡镇零售终端;在品牌与网络建设上,公司联合国内知名品牌商扩大影响力,同时完善销售网络、提升自有品牌知名度。此外,公司还积极布局新媒体零售渠道,通过社交平台、直播短视频、社交电商等提升品牌曝光与产品销量。
针对投资者关注的“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的问题,余谷峰解释,主要原因包括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部分产品销售单价下降,以及境外销售以美元结算带来的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正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积极应对。”
他表示,未来公司仍将深耕主业,专注锌锰电池业务,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制造工艺与管理经验,围绕客户需求提升研发能力与产品质量,力争成为全球知名的锌锰电池企业。
谈及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余谷峰认为,其前景广阔但挑战并存:“作为行业上市公司,我们会持续关注新技术动态与市场变化,希望在细分场景的‘小切口’处找到新的发展机会。”